西柏坡精神传承

西柏坡精神传承

ID:20369527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9

西柏坡精神传承_第1页
西柏坡精神传承_第2页
西柏坡精神传承_第3页
资源描述:

《西柏坡精神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柏坡精神的传承杨家桥小学教师辛志辉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境内,是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的一个很普通的小山村。在这里,我们只能看到一些泥砖垒砌的小平房,简陋的生活用具。这个原本只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人家的普通山村。这个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却是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新新中国的指挥中心。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指挥和领导中国革命斗争和战争略变的情景已成为珍贵的历史和难忘的回忆。新中国党历史上最重要的七届二中全会是在这里召开的,毛主席著名的二个“务必”也是在

2、这里提出的,西柏坡以独特的贡献,荣载于中国革命史册里,在中国革命史上竖起了一座永远不朽的历史丰碑。六十多年来,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以其厚重的历史内涵和极具生命力的精神积淀,涵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信念和政治情怀,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情感深处和认知世界,对人们的价值取向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面对市场经济的全新考验,我们更应该牢记“两个务必”,永葆革命本色。“两个务必”不仅应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保持的优良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远拥有的党魂,而且应当成为全中国人民永远保持的优秀品质,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之魂。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这样

3、的革命精神纪念地,我能感受到革命前辈们浴血奋战的踪迹。我们应当发扬西柏坡精神,牢记“两个务必”,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和培养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思想路标。弘扬西柏坡精神,做西柏坡精神传人是我们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自身理想信念上存在的问题,我将学习和践行西柏坡精神,加强自身理想信念教育。切实做到以下五点:(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面前,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清醒地告诫全党:“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

4、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用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鼓励我们青年朋友们,要戒掉身上骄躁的毛病,加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及文化知识教育,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当中,为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奋进。(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西柏坡时期,我党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的西柏坡村没有像样的住房和办公设备,更没有娱乐设施,七届二中全会和九月政治局扩大会议则是在西柏坡简陋的机关食堂内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更是以身作则,衣食简

5、朴,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影响下,解放区军民怀着对建立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发展生产,保证前方粮食、弹药的供应,为大决战提供了有效的后勤保障,从而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这就鼓励我们青年朋友们要吃的了苦。在学习和工作上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使自己所学对社会有贡献。(三)不惧艰难,敢于胜利。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时,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只有280万人,没有海军、空军。而国民党军队有365万,有相当数量的海、空军,又得到美国的强力援助,在军事和经济上处于相当优势。敢不敢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歼灭国民党重兵集团,这是中国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惟一选择。

6、在这重要历史关头,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果断提出了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敢于攻打敌人坚固防守的大城市,敢于进行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会战,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及时抓住时机,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构筑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大决战。这就教育我们青年朋友们要敢于面对困难。在困难来临时,我们不能绕着它走,这并解决不了困难,只有我们直视困难,面对挑战,努力解决,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毅力才能得到锻炼,才能在将来经受的起更大的困难和挑战,赢得更大的成功。(四)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西柏坡时期,全国革命形势发展迅速,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国情和革

7、命发展的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及时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由革命转向建设的发展战略。在政治上,确立民主集中制,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创造了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经济上,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收官僚资本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的同时,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及时提出了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这就教育我们青年朋友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仅要脚踏实地把基础知识学扎实,把本职工作做到位,还要勇于创新。不同民族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发展的阶段有先有后,发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原因,民族创新能力的大小是

8、一个主要因素。要成为一个有创新精神的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