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理学的特点

清代理学的特点

ID:20384067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9

清代理学的特点  _第1页
清代理学的特点  _第2页
清代理学的特点  _第3页
清代理学的特点  _第4页
清代理学的特点  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理学的特点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代理学的特点清代理学沿承宋、元、明,但有着自己的特点。    一、无主峰可指,无大脉络可寻关于清代理学,钱穆在《〈清儒学案〉序》中曾说:“至论清儒,其情势又与宋、明不同;宋、明学术易寻其脉络筋节,而清学之脉络筋节则难寻。清学之脉络筋节之易寻者在汉学考据,而不在宋学义理。”又说:“清儒理学既无主峰可指,如明儒之有姚江;亦无大脉络大条理可寻,如宋儒之有程、朱与朱、陆。”[1](P361-362)论断精到。诚如钱氏所言,清代于顺治、康熙朝虽有一批理学名儒名臣,但多守成而少创获,实无可与明代发展陆九渊心学之王守仁相比肩,更不能与宋代理学开派者、集大成者的程颢、程颐、朱熹

2、和陆九渊相比拟。“无主峰可指”,“无大脉络大条理可寻”,洵为有清一代理学的一个特点。    二、学理无创新,重在道德规范清代理学,总的说来,陆王心学一系趋于衰颓,程朱理学一脉则多在于卫护、阐释程、朱之说,于学理无甚创新发展,而作为清政府的官方统治思想,更为突出的是纲常伦理的道德规范,强调躬行实践。康熙帝称“自幼好读性理之书”,将朱熹从原配享孔庙东庑先贤之列升于大成殿十哲之次,颁行《朱子全书》、《四书对于汉学家来说,其思路恰相反。汉学家如戴震也主张“合义理、考核、文章为一事”,[20](戴东原先生年谱,P709)于此而论,与姚鼐所言相同。但汉学家强调的是考核,即训诂

3、名物制度。戴震反对“歧故训、理义二之”,认为二者为一事,其进路在由明故训以明理义,指出:“故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理义明,而我心之所同然者,乃因之而明。贤人圣人之理义非它,存乎典章制度者是也。”[20](题惠定宇先生授经图,P505)戴震的弟子段玉裁秉承师说,也认为“义理、文章,未有不由考核而得者。”[21](P452)“余以谓考核者,学问之全体,学者所以学为人也。”[22]另一位汉学家钱大昕也认为:“穷经者必通训诂,训诂明而后知义理之趣”;[23](〈左氏传古注辑存〉序,P387)“六经者圣人之言,因其言以求其义,则必自诂训始。”[23](臧玉林〈经义

4、杂识〉序,P391)训诂明则义理明,为宗汉学者遵奉的信条,却是宗宋学者所不能接受的。汉学家认为:爰及赵宋,周、程、张、朱所读之书,先儒之疏也。读义疏之书,始能阐性命之理,苟非汉儒传经,则圣经贤传久坠于地,宋儒何能高谈性命耶!后人攻击康成,不遗余力,岂非数典而忘其祖欤![24](附录:国朝宋学渊源记,P153)而宗宋学者则不以为然,认为孟子之后孔子之道晦而不明,端赖宋儒才得以传孔、孟不传之学。康熙年间熊赐履撰《学统》,以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九人为正统,而周敦颐“上续邹、鲁之传,下开洛、闽之绪”,程颐“卒得孔、孟不传之学”,朱熹则“集

5、诸儒之大成”。(注:见熊赐履:《学统》卷六《正统·周濂溪先生》、卷八《正统·程伊川先生》、卷九《正统·朱晦庵先生》,经义斋刻本。)谁是得圣人之真传,系宋学、汉学二家分歧之所在。而其焦点则如皮锡瑞所说,“戴震作《原善》、《孟子字义疏证》,虽与朱子说经抵牾,亦只争一‘理’字”。[25](P313)从宗宋学的方东树所撰的《汉学商兑》来看,尽管他在书中点名指责许多汉学家,而其最不满者则是戴震的“厉禁言‘理’”:顾(炎武)、黄(宗羲)诸君,虽崇尚实学,尚未专标汉帜。专标汉帜,则自惠(栋)氏始。惠氏虽标汉帜,尚未厉禁言“理”;厉禁言“理”则自戴氏始。自是宗旨祖述,邪□大肆,遂

6、举唐、宋诸儒已定不易之案,至精不易之论,必欲一一尽翻之,以张其门户。[26](P259-260)方东树甚至斥责其“较之杨、墨、佛、老而更陋,拟之洪水猛兽而更凶”。[26](P401)此外,宗宋、宗汉二者之互攻,也含有意气之争。如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诗类总叙》中所说:“然攻汉学者,意不尽在于经义,务胜汉儒而已;伸汉学者,意亦不尽在于经义,愤宋儒之诋汉儒而已。各挟一不相下之心,而又济以不平之气,激而过当,亦其势然欤!”[27](P186)翁方纲也认为,当时治汉学者、治宋学者所存在弊端的“受弊之由,曰果于自是,曰耻于阙疑。是二者皆意气之为也,非学也。”[28]宗

7、宋学者与宗汉学者之间的互相攻讦,见于他们的文章、书信中。嘉、道之际,江藩先后撰《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扬汉抑宋;其后,方东树起而回应,撰《汉学商兑》力加攻驳,扬宋抑汉,则都着为专书。这大概成为人们所说的“汉宋之争”的标志。其实两人也没有进一步争论,《汉学商兑》刊行时,江藩已病故,他未能看到该书,也不可能给予反驳。皮锡瑞对二人作了评论:平心而论,江氏不脱门户之见,未免小疵;方氏纯以私意肆其谩骂,诋及黄震、顾炎武,名为扬宋抑汉,实则归心禅学,与其所著《书林扬觯》,皆阳儒阴释,不可为训。[25](P313-314)方东树所著是否“皆阳儒阴释”,可以探究,

8、但皮氏对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