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可食用部分就是蟹黄和蟹肉

大闸蟹可食用部分就是蟹黄和蟹肉

ID:20401155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9

大闸蟹可食用部分就是蟹黄和蟹肉_第1页
大闸蟹可食用部分就是蟹黄和蟹肉_第2页
大闸蟹可食用部分就是蟹黄和蟹肉_第3页
资源描述:

《大闸蟹可食用部分就是蟹黄和蟹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闸蟹可食用部分就是蟹黄和蟹肉,其它的地方就不要吃了。吃大闸蟹注意的几个问题:一:蟹黄和蟹膏,胆固醇高:大闸蟹营养丰富,主要是蟹黄蟹膏,但是其胆固醇含量也最高,对人体健康存在隐患。每100克蟹膏中含有胆固醇466毫克,每100克蟹肉含有胆固醇65毫克。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学调查都证实,膳食中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过高,会使血液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增加,结果提升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几率。建议,人体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300毫克。依此看来,一只大闸蟹的胆固醇含量已超出每日推荐摄入量,吃蟹一定要节制。我们建议,吃蟹每次不超过1只,一周最多吃2至3次;如果一次吃了2至3只蟹,那么下次吃蟹

2、须间隔一周。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的人,吃蟹频率还应减少,最好选择性地只吃蟹肉,少吃或不吃蟹黄蟹膏。为了避免摄取过量的脂肪与胆固醇,建议吃蟹时应减少其他肉类、内脏、蛋类的摄入量,同时多吃蔬菜水果,降低脂肪与胆固醇的吸收,促进代谢。二:吃蟹的“三不”:不吃死蟹蟹死后体内糖元分解乳酸增多,僵硬期和自溶期缩短,蟹体内的寄生细菌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使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蟹死的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组织胺越多,毒性也就越大。即使死蟹煮熟煮透,这种毒素仍然不易被破坏,食用后会引起恶心呕吐、面颊潮红、心跳加速等。不吃生蟹、醉蟹大闸蟹生长在江、河、湖底的泥沟里,并以动物尸体或腐殖质为

3、食物,因此含有各种病原微生物。活蟹体内的肺吸虫幼虫囊蚴感染率、感染度很高,这种囊蚴的抵抗力很强,一般要在55℃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或浓度为20%的盐水浸泡48小时才能杀死。生蟹、醉蟹虽味道鲜美,但极易诱发肺吸虫病,刺激或破坏肺组织引起咳嗽咯血;一旦侵入脑部,还会引起瘫痪。因此,吃蟹建议高温蒸煮20至30分钟,这样才会把蟹内的病菌和寄生虫杀死。不与浓茶、柿子同食浓茶、柿子、刺梨、山楂等食物含有大量的鞣酸,不宜与大闸蟹同时食用,否则会与蛋白质结合,凝聚形成“胃柿石症”,继而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吃蟹最理想的佐料是醋、姜、葱等调味料,蒸煮时放一些紫苏、黄酒以及少量盐,可起到辛温解表,增加鲜味、

4、杀菌助消化的作用。三:蟹的哪些地方不能吃,必须去除:蟹的大腿肉,肉质丝短纤细,味同干贝;小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至于蟹黄蟹膏,含大量人体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丰富。吃蟹前必须做到四清除。一清除蟹胃,蟹胃俗称“蟹和尚”,即在背壳前缘中央一块三角形的骨质小包,内有污沙;二清除蟹肠,即由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三清除蟹心,蟹心极寒,呈六角形,又叫“六角肉”,它在蟹的中央,一块黑色膜衣下,食用时可拿一只蟹脚尖挑出;四清除蟹腮,即长在蟹腹部如同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东西,又称“蟹百叶”。上述部位既脏又无食用价值,切勿乱嚼一气,以免引起食物中毒。四:哪些人须吃蟹

5、要多注意:大闸蟹属于高敏食物,也即民间说的“发物”。蟹肉中含有异性蛋白质,通过通透性增高的肠壁进入人体,会诱发并加剧过敏反应,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血管性水肿、各种皮疹、哮喘、严重者更会引起过敏性休克。以下五类人群,吃蟹时须谨慎:1.对吃蟹有过敏史,或有荨麻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的人,尤其是过敏体质的儿童、老人与孕妇,最好不要吃蟹。2.胆囊炎、胆石症、肝炎、急慢性胰腺炎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尽量少吃或不吃蟹,更不能以酒伴蟹开怀畅饮,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上述疾病的急性发作。3.腹泻、胃痛、感冒、发烧或本身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吃蟹,因为大闸蟹属寒性食物,蛋白质脂肪含量高,不宜消化吸收,同时会

6、加速脾胃不适,出现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4.体质寒凉虚弱的孕妇,不适合吃寒湿的大闸蟹,会有引起流产的可能。5.婴幼儿不宜吃大闸蟹,以免高蛋白加重肝肾脏负担;学龄儿童每次吃蟹,以半只为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