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临床体会

电针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临床体会

ID:20402033

大小:6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3

电针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临床体会_第1页
电针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临床体会_第2页
电针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临床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电针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临床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电针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临床体会(重庆市石柱县中医院,重庆石柱409100)【中图分类号】R2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6)04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运用电针配合热敏灸进行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19例,好转8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电针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关键词:电针;热敏灸;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并伴颈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2、。随着现代生活习惯的改变,电脑、手机的普及应用,长期伏案工作,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并趋向年轻化。笔者应用电针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石柱县中医院针灸科病房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24〜60岁;病程0.5〜2年。1.2诊断标准[1]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X线示横突孔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

3、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1.3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取颈夹脊穴(颈椎病变节段及相邻上下椎体两侧)、双侧风池、完骨、天柱,常规消毒后,颈夹脊穴取一次性毫针(规格为0.30mm×50mm)沿脊柱方向刺入(角度约75°)1〜1.5寸,双侧风池、完骨、天柱穴取一次性毫针(规格为0.30mm×40mm)斜刺0.5〜0.8寸,针下得气后将电针仪(英迪牌KWD808型)正负极交叉相连,选用连续波,电流量以局部肌肉节律跳动且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治疗30分钟;电针完毕后行热敏灸治疗,热敏灸参照《热敏灸实用读本》[2]:对穴位热敏高发部位神庭、风府、风

4、池、大椎、颈夹脊穴、肺俞、肩井、至阳穴区进行穴位热敏探査,标记热敏穴位,首先对风府、大椎、至阳等穴区循经往返灸10〜15分钟以温通局部气血,加强敏化,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然后对神庭、大椎穴双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向穴位深部或发生扩热、传热,灸至热敏灸感消失为止,具体施灸吋间因人而异,一般从数分钟至1小吋不等。以上两法均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共治疗2个疗程。1.4疗效标准[1]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

5、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2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18例,好转9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0%。3讨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0前还未完全明确,多数研究认为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重要关系。颈部周围软组织痉挛、炎症刺激或颈椎增生形成的骨刺引起椎-基底动脉血管发生痉挛,或突出的颈椎间盘压迫椎动脉,使其供血受阻,导致脑内微循环障碍,从而表现出头晕、头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颈夹脊穴位于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风池、完骨、天柱三穴恰好处于椎动脉在枕后部入颅的节段,通过对颈夹脊穴、风池、完骨、天柱针刺后接电针治疗,既能解除局部肌陶的痉挛及降低其张力,减轻局部椎体增生物、椎间盘突出物对椎动脉、神经根

6、及交感神经的直接或间接的压迫刺激,还能明显改善入颅处椎动脉的炎症、疼痛及痉挛,从而使受压、扭曲或痉挛的椎动脉得以改善或解除,进而改善脑供血情况。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非热感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型艾灸疗法。通过对本病热敏高发部位神庭、风府、风池、大椎、颈夹脊穴、肺俞、肩井、至阳穴区的热敏探查,发现热敏穴位多处于颈肩部膀胱经穴及督脉经穴附近,对K施灸能够增加局部血运,减轻颈椎对血管的刺激,并能扩张椎基底动脉,增加脑血流量。《医学入门》云:“凡病,药之不及

7、,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针、灸配合之重要,本研究通过电针与热敏灸的配合,不仅能使受压、扭曲或痉挛的椎动脉得以改善或解除,而且能够增加局部血运,扩张椎基底动脉,从而明显改善本病所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该法效果较理想,II无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2】陈日新,陈明人,康明非.热敏灸实用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2-114作者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