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中见深度,朴实中见智慧

简单中见深度,朴实中见智慧

ID:20429227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3

简单中见深度,朴实中见智慧_第1页
简单中见深度,朴实中见智慧_第2页
简单中见深度,朴实中见智慧_第3页
资源描述:

《简单中见深度,朴实中见智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简单中见深度,朴实中见智慧  《揠苗助长》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情节简单,学生一读就能了解故事内容,其中寓意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急于求成。但这寓意比较抽象,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面对这样一篇文章,章老师大刀阔斧,摒弃了按部就班的程式和繁琐的分析,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上了一堂原汁原味的语文课。  一、情境创设,贯穿全课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寓意,引领学生真正体验和感悟文本的内蕴,让学生学得有情趣些。本堂课,章老师尽量挖掘文本的空白点,结合语言文字训练点创设情境,让情境创设贯穿全课。  如课伊始

2、,就从课题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揠苗真的能助长吗?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当学到老农是怎么拔苗时,课件出示句子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此时让学生把自己当成禾苗进行想象说话,在角色转换的虚拟情境中学生的情感和小禾苗的情感合二为一。说出了许多充满童趣的真实的理解:  生1:别拔呀,别拔呀!我的根都快被你拔起来了!  生2:别拔了,别拔了!我都快要死了呀!    抓住教材这个空白点,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话,就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明白了拔苗这一做法是错误的。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既积累了语言,又为寓意的揭示埋下了伏笔。  另外课尾老师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把老师当成老农,此时,你想对

3、我说点什么?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让他们尽情倾吐,寓言的寓意也就不言而喻了。课堂上不断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把教学自然地推向了高潮。如:  生:老农,你也太心急了吧?禾苗是会自己长高的呀!  生:老爷子,快别拔了呀!    学生这些真实、生动的发言,点亮了课堂。我们看到如此用情境串起整堂课的教学,使感情朗读和语言训练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语言,理解人物,理解寓意,有一举三得之效。  二、巧妙点拨,富有智慧  整堂课上,老师巧妙的引导与点拨,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人及我。使教学过程展开得比较充分,掀起了课堂教学的一个个小高潮。  镜头1:刚开始课

4、题导入是采用猜成语导入的方法,三长两短学生将它猜成三心二意老师再引导学生观察上面是三横比较长,下面是两横比较短,然后发现然后再纠正,这就是思维展开的过程,这就是学习的过程。  镜头2:学习过程展开得比较好的是那个好像,问了好几次到底有没有长高,孩子们都说是没有长高的,这很正常的。当时老师很自然地暗示了一下,请同学们把好像读得突出点。或是故意读成一天两天禾苗没有长高,学生们便发现这样一写,就指禾苗没有长高了。学生这样就会领悟到用上好像其实是指禾苗有长高,只是长得不明显。这里的设计与点拨,显示了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老师牢牢地把握住了文章的训练点,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也体现了语文课要追

5、求简单的深刻这一思想。  镜头3:  当初读课文后,老师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学生说得很简单课文讲了一个人在拔苗;另一学生讲课文讲有一个人他影响了禾苗的生长。学生的发言真实有趣,但显然没有概括到点子上。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学生来说,是需要进行引导和训练的。怎么说才能既简单又完整呢?本堂课中,章老师就是进行了巧妙的点拨古时候有个人,他急着想要怎么样?就把禾苗怎么样?结果怎么样?如此一扶,学生的回答便水到渠成。也让我们看到了学生从不太懂到比较懂,懂得不大多到懂得挺多,从不大会到会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展开比较充分,符合我们新课程三维目标

6、的做法。  三、字词理解,特色有效  从这节课的执教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的字词教学非常有特色,有的做动作有的作比较有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如在初读时理解一大截,老师是指名一学生与自己比高矮。通过做动作,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明了一大截的现实含义。学习喘字时,先是让学生给它找找朋友。然后做做喘气的动作,说说这气从哪儿来?从而理解口字旁的意义。最后让学生积累带喘字的成语气喘吁吁。如此设计,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语文味。  另外,本堂课教学中有个词处理得特别好,那就是筋疲力尽。先让学生读读课文,找找句子,这个人从早上一直拔到晚上,拔得筋疲力尽!然后老师只是说这个人拔啊拔

7、,拔得怎么样?学生说得多好啊拔得气喘吁吁,拔得腰酸背痛,拔得上气不接下气,拔得疲惫不堪,拔得大汗淋漓等等,然后章老师一收是呀,就是拔得这个样子,这就叫做拔得筋疲力尽。我认为这个解释是很高明的,我们语文能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感悟来诠释重点词的意思,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书声琅琅,点亮课堂  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十分重视朗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主。朗读的形式也多样,读后老师都给予了鼓励性的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