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ID:20442299

大小:1.36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1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_第1页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_第2页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_第3页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_第4页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全球变化是指由自然和人文因素引起的、地表环境及地球系统功能全球尺度的变化。全球变化已经并将持续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并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妥善应对全球变化,离不开科学研究的支撑。为大幅度提升我国全球变化研究领域观测、分析、模拟能力,取得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重大成果,为国家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及国际气候谈判提供科学支撑,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部署,

2、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气象局、海洋局、环保部等部门组织专家编制了“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总体目标是: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在全球变化领域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上取得一批原创性的成果,增强多学科交叉研究能力,提升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为维护国家权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重点关注以下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全球变化关键过程、机制和趋势的精确刻画和模拟,全球变化影响、风险、减缓和适应、数据产品及

3、大数据集成分析技术体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球系统模式研制,16国家、区域应对全球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专项实施方案部署5方面的研究任务:1.全球变化综合观测、数据同化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2.全球变化事实、关键过程和动力学机制研究;3.地球系统模式研发、预测和预估;4.全球变化影响与风险评估;5.减缓和适应全球变化与可持续转型研究。2016年,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围绕以上5方面主要任务,共立项支持了29个研究项目。根据专项实施方案和“十三五”期间有关部署,2017年,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将围绕全球变化

4、关键过程、机制和趋势;全球变化影响、风险、减缓和适应、数据产品及大数据集成分析;地球系统模式研制;国家、区域应对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途径等方面继续部署项目,拟优先支持25个研究方向(每个方向拟支持1—2个项目)。申报单位针对重要支持方向,面向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突破关键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组织申报项目,每个项目的目标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鼓励依托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基地组织项目。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一般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控制在6个以内。本专项不设青年科学家项目。161.全球

5、变化综合观测、数据同化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1.1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关键参数立体观测与反演研究内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基本参数(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叶片最大羧化率、生物量、植被初级生产力、生态系统生产力、土壤碳库等)的立体观测及反演,基于机理过程与控制实验的碳循环基本参数测定与反演模型,基于高频荧光监测、激光雷达与卫星遥感的生态系统光合与呼吸观测与反演模型,海洋碳循环基本参数(叶绿素浓度、初级生产力、细菌、碱度、盐度、pH值等)立体观测及其提取技术。考核指标:建立基于立体观测的陆地碳循环基本参数反演算法、模型与软件系统

6、,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陆地碳循环遥感参数(叶面积指数、最大梭化率、积聚指数、叶绿素、光能利用率、荧光强度、森林树高、植被覆盖度、生物量、植被初级生产力、生态系统生产力等)和海洋遥感参数(叶绿素浓度、初级生产力等)的长时间序列数据产品(至少一半产品做到时间跨度1981-2019年,时间分辨率为8天,空间分辨率为500-5000米),其它数据产品空间分辨率优于5千米,为全球碳源汇精准估算提供方法和数据支撑。以上算法、模型和数据产品公开发表或在线免费共享。1.2冰冻圈和极地环境变化关键参数观测与反演16研究内容:冰冻

7、圈和极地环境变化关键参数动态监测技术研制,冰冻圈和极地定位观测、综合考察与遥感等多源数据融合、校准技术研究,冻土、大陆冰盖、极地海冰及其反照率变化等关键参数的反演方法和数据产品研制。考核指标:建立冰冻圈和极地环境变化关键参数动态监测与数据提取技术、方法体系,研制时间跨度不低于20年的全球冻土、大陆冰盖分布和覆盖度/率,极地海冰及其反照率变化等数据产品(冻土、海冰、季节性积雪、冰川分布及冰盖物质平衡和冰冻圈反照率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5千米,全球冰川编目的空间分辨率优于100米;季节性积雪和冰冻圈反照率的时间分辨率为10天

8、,其它为1-5年),为开展全球变化机理、影响和模拟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为开展极低研究及海洋航道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所有数据公开发表或在线免费共享。1.3近海和深海环境变化关键参数观测与反演研究内容:近海和深海微型生物与环境变化三维动态监测技术研制,近海和深海卫星遥感、定位观测及专业浮标等多源数据融合、校准技术研究,海洋温度、盐度、海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