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心路历程

苏轼心路历程

ID:20448268

大小:40.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0-09

苏轼心路历程_第1页
苏轼心路历程_第2页
苏轼心路历程_第3页
苏轼心路历程_第4页
苏轼心路历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轼心路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的心灵历程(转)浅析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的心灵历程(转)浅析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的心灵历程(转)【内容摘要】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他的诗、词、散文里所表现出的豪迈气象、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着北宋文学变革中的最高成就。他的一生执中持平、守正不阿,虽屡遭贬谪,而处之泰然。特别是在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的五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在黄州期间,苏轼先后寓居定惠院、临皋亭和东坡雪堂。他在黄州的思想是有矛盾的。他惊魂未定,闭门思过,难免感到苦闷郁愤孤独彷徨,时时向老庄、佛学中求解脱,但他躬亲农事,“幅巾芒屩,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且在黄州的市民、官绅中交了不

2、少朋友,这使他感受到温暖,增强了信心。他虽善于旷达自适,但未忘怀现实,他写了不少关心人民和国事的作品,并撰写了《易传》、《论语说》等学术著作,他的诗风这时转变得气象恢宏,斑斓多采。《东坡八首》、《寒食雨》、《鱼蛮子》,《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总之,他在黄州时的情绪和思想经历了反思、成熟和超脱三个阶段的变化。在黄州那样僻陋贫瘠的寂寞之乡,苏轼抚平了青年时的激情和傲气,通过不断反思和总结,终于达到做人和为文的最高境界。关键词苏轼贬谪黄州境界一、苏轼生平与贬谪的历史背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今属四川)人。父苏洵颇有文名。他受父亲影响

3、,走上了发奋读书而入仕的道路,年轻时“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青年时期的苏轼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为欧阳修、梅尧臣等所称许。苏轼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感到不安,希望加强封建王朝的统治。嘉靖六年的时候,他就发表过改革弊政的议论,其后又在《思想论》中提出“丰财”、“强兵”、“择吏”的建议。他是改革的温和派,反对激进的改革措施,所谓“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辩试馆职策问札子》)。因此,当神宗初年王安石推行变法从变更政治、经济制度入手实行改革时,他就上书反对,并在王安石执政期间,主动要求外放,先出任杭州通判,转密州、徐州、湖州三州。元丰

4、二年(1079),正在湖州任职的苏轼突然被捕下狱,罪名是在诗文中攻击朝廷的新法,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后来苏轼被营救出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他自号东坡居士,彷徨于山水,在老庄及佛禅中寻求解脱。哲宗继位后由旧党执政,苏轼被召任翰林学士。他对新法的某些部分有些肯定,在贬谪期间也实地看到了新法的某些好处。当司马光等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他又主张对新法“校量利害,参用所长”(见《辩试馆职策问札子》)反对执政大臣的一意孤行,因此又受到旧党程颐一派的攻击,辗转于颖州、扬州、定州的地方官任所。他59岁时,新党再度执政,他又先后被贬至岭南的惠州和海南的琼州。徽宗即位,大赦元佑旧党,他才

5、北归,次年七月卒于常州。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在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往往是矛盾统一的。在政治上他从儒家思想出发,排斥老庄为异端。另一方面,经历多年宦海风波和人生挫辱,他也清楚地看到政治斗争中不可避免的阴暗、卑琐和险恶,感到人生的无奈。因此从老庄哲学、佛禅玄理中追求超越的解脱。二、人生几度秋凉——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调湖州,他在《湖州谢上表一首》中写道:“伏念臣性姿顽鄙……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新进”在王安石口中是代表那些“突然升迁的无能后辈。”他的这篇上表得罪了当时得势的御史舒亶,御史中丞李定。舒亶收集苏轼早期的一些

6、讽刺新法推行时流弊的政治诗,把苏轼的四本诗集连奏章一起送上去,李定也送了另一份奏章,列举苏轼该杀的理由。另外加上丞相王珪、李宜之的奏章一共四份。苏轼被革去官职,押回京师审问。老百姓们都出来送太守。根据该地府志的记载,人民都“泪如雨下”。由于不知道自己的罪状有多大,传说苏轼一路曾想自杀。但是因为怕牵连其弟和朋友们才作罢。从七月二十八日被捕,八月十八日关入御史台监狱。审讯很久,一共六七周。陆游编写苏轼一份文稿的历史,并列明审判的所有文件,我们今天才有“乌台诗案”可查,乌台是御史监狱的代称。书中包括四份状子,审判的记录,东坡的口供、证物,以及最后的宣判。审讯大约在十月终结束,却因为仁宗太后病

7、逝了而久未判决。依照惯例,皇家出殡要大赦天下,而且神宗皇帝本没有杀他的意思。最后宫中官员送出一道命令,把苏轼贬居到汉口附近的黄州。苏轼除夕出狱,一共在牢中关了四个月。他出狱的当晚写了一首诗“平生文字为吾黑,此去名声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其中“塞翁失马”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不悔的决心。“少年鸡”中提到的是唐明皇时贾昌的典故,贾昌年少时因斗鸡而得到皇帝的宠爱。苏轼用此典故,表示即使今日有此灾难,也不做鸡鸣狗盗、阿谀奉承之徒。三、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