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的诠释与跨文化重建---以《论语》中“仁”的翻译为例

典籍的诠释与跨文化重建---以《论语》中“仁”的翻译为例

ID:20469811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3

典籍的诠释与跨文化重建---以《论语》中“仁”的翻译为例_第1页
典籍的诠释与跨文化重建---以《论语》中“仁”的翻译为例_第2页
典籍的诠释与跨文化重建---以《论语》中“仁”的翻译为例_第3页
典籍的诠释与跨文化重建---以《论语》中“仁”的翻译为例_第4页
典籍的诠释与跨文化重建---以《论语》中“仁”的翻译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典籍的诠释与跨文化重建---以《论语》中“仁”的翻译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典籍的诠释与跨文化重建…以《论语》中“仁”的翻译为例摘要:翻译即是一种文化建构。在文化翻译框架下,木文探讨中华典籍《论语》中核心概念“仁”的翻译现象。第一层面观察该词在汉语中的历史轨迹,把握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涵义,第二层面探讨语际翻译,考察相应译文在目的语中的意义重构,以探讨典籍翻译的木质和意义。典籍诠释与英译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挖掘和传播中华文化精髓,使译语读者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这无疑对中国典籍翻译研宄有着重大意义。关键词:论语,仁,诠释,翻译,重构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11)12-0

2、006-03一、引言翻译是一种文化建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根据各自的理解和价值取向把异质文化通过主观诠释和发挥,将一种文化阐释移植于另一种文化,目的语文化吸收源语文化后交融共铸,就会生成新的意义。由于理解是历史的,对文木的理解应当从历史性出发,允许多元阐释产生,文木不断被诠释与重构亦有存在之意义。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典籍翻译如今依然是我国文化传播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如何译介中华典籍和继承自身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开展中丙交流,具有重大意义。二、论语的历史地位及英译《论语》是是儒学的奠基经典,是国学瑰宝,记载着孔子及其若干弟子的言语行事。该书内

3、容傅大精深,涉及伦理道德、政治、哲学、教育等诸多方面,深刻地影响了此后中国2500多年。孔子创立的以仁为核心,以德为主体,以礼为规范的思想体系集中体现在此书中,孔子思想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作为一部经典,论语文木是开放性的,解读之人不计其数,历代对它作多方评注乃至创新。其中,魏何晏所撰的《论语集解》是当今保存完整最早的论语注木;宋代理学家朱1•撰《论语集注》,考据和义理并重,是中国经学史上的最重要典籍之一;近人程树德的《论语集解》,今人钱穆的《论语新解》和杨怕峻的《论语译注》都是影响颇大的译注。16世纪末以来,论语开始被译为

4、西方语言,对世界文明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594年,利玛窦出版四书拉丁文译本。第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英文译本出自英国著名汉学家jamesLegge(理雅各)于1861年出版的《中国经典》第--卷。此后,诸多中西学者从事儒经的译介工作。如今《论语》英译本己冇近百种,辜鸿铭(1898),EdwardSoothhill(1910),ArthurWaley(1938),林语堂(1938),刘殿爵(1979),RaymondDawson(1993),王福林(1997),丁往道(1999),RogerT.AmesandHenryRosemont(2003)

5、,CharlesMuller(2004),林戊称(2010)等为中国典籍英译做出了积极贡献。三、“仁”的词义考辨与文化诠释文字或单词是承载文化、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基本单位。宏观的文化流变都体现在具体而微的文字词义的变迁上。按许慎的《说文解字》所说,“仁,亲也,从人二。”[1】宋代徐铉注释:仁者兼爱,即同吋爱着别人,故从二。朱熹在《四书集注》评论“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2]刘宝楠《论语正义》中理解为“仁字从二人会意。言己与人相亲爱也。”[3】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又进一步注解:“亲者,密至也。从人二,相人偶也。人偶犹言尔我亲密之词。独者无偶

6、,偶者相亲,故其字从人二。”[4】由此可见,仁是指兼爱、博爱之意。追本溯源,仁在甲骨和金文均未出现。仁的概念大约起于西周后期。《尚书金滕》中有“予仁若考”的文字,《诗郑风叔于田》载“洵美iL仁”。[5】到春秋时期,仁已为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观念。孔子继承了仁的原始含义,并把它进-步深化赋予“仁”以新的意蕴,核心是爱,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从而形成了他的仁学思想。孔子在《论语》中讲“仁”有109次。“仁”是从不同的角度表述的。首先,“仁者爱人”是儒家思想最根本的内涵。《论语颜渊》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6】孔子用“爱人”来解释“仁”,用

7、“忠恕”来实现“仁”。所谓“忠”是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7】。所谓“恕”,就是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孔子的忠恕之道,是一种推己之心以爱人的精神。.其二,“克己复礼为仁。”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9],力求达到仁的境界。艽三,孔子以孝悌为仁之根本。艽四,仁统摄恭、宽、信、敏、惠诸品德,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10]刚、毅、木、讷,近仁。[11】这些“仁”的特征都是不屈于人欲的表现。这些构成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在主要内容。四、仁的四种英译及特色“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理想的人格境界。如何译出这个

8、核心概念丰富的内涵,一直是译者的翻译追求。本文比较四种论语译本对关键词的不同处理,管中窥豹,探求典籍诠释翻译与文化建构。所选在英语世界冇影响的四个英译本翻译0的,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