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中药学史

总论-中药学史

ID:20491698

大小:3.63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8-10-13

总论-中药学史_第1页
总论-中药学史_第2页
总论-中药学史_第3页
总论-中药学史_第4页
总论-中药学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总论-中药学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用中药1总论绪言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中药学:研究有关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产地、采集、加工、炮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本草:古时药学著作的别称。2绪言3个概念3什么是中药?什么是本草?“药”字与药物“药”字的出现,已见于周朝的典籍。如《书经》云:“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chou病愈);《易经》云:“无妄之疾,勿药有喜”;《礼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周礼》云:“医师掌医之政,聚毒药以供医事”,等等。生理活性较猛烈的药物,往往最容易被人们认识到,但由于对这些药物的使用还缺乏精确

2、的控制用量,所以“药”与“毒”往往极为接近,中毒的事常有发生。早期典箱中有不少用药唯慎的记载,就是当时用药情况的反映。《论语》记曰:“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礼记》中也有君、亲服药而臣子先尝的记载。4“本草”一词的出现在《汉书》中,本草二字凡三见。《汉书》卷25郊祀志记载:“侯神方士使者副佐,本草待诏,七十余人,皆归家”。颜师古注曰:“本草待诏,谓以方药本草而待诏者。”可见本草家已进宫廷。朝廷以本草而待诏这一史实本身,无可怀疑地表明它的学术地位已经稳固。5“本草”一词的出现《汉书》卷12平帝纪元始五年(公元5年),“徵天下通知逸经、

3、古记、天文、历算、钟律、小学、史篇、方术、本草,以及五经、论语、孝经、尔雅教授考,在所为驾,一封轺(yao)传,遣诣京师,至者数千人”。这段记载把本草与天文、历算等学科和经典著作并列,无可争议地说明本草作为一门学科或者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在当时已占有重要地位。至于数干人中,有多少人是通知本草的,已无可考,但决不会是个别人。本草的学者已经形成了一支队伍,这种说法应该是可以成立的。6“本草”一词的出现西汉学者楼护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佼佼者。楼护的事迹见于《汉书》卷92游侠传:“楼护,字君卿,齐人。父世医也。护少随父为医长安,出入贵戚家。护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

4、长者咸重之。”如果说前面的二段记载中,本草还有可能是医药学的泛称的话,那么这条记载则明确地表达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在医学领域中,本草已和理论性的医经、治疗方法概称的方术明显分离开来,它完全是作为整个医学中一门独立学科存在。诚然,我们已不可得知楼护习诵的数十万言医药书中,本草占多大的份量,可是毋庸置疑的是,他使用的是已成书的本草著作,而不会是散见于医方中的药物资科。综上三条文料,“本草”一词出现大约在公元前31年或更早。7本草二字为何作为中药学的代称后蜀韩保异解择说,“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最众也。”他只解释了草是药物多见的草类,寓以草

5、为本的意思。明代人谢肇浙说:“神农尝百草以治病,故书亦调之本草”。达不过是根据神话立论,也只解释了草字。此说颇有知音考。日本玲木素行在《神农本草经解故》中表元“肇浙此说,颇为近理”。他还列举了几种说法,如有人认为《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这个“本”字可以解释本草的本,而《说文》曰:“药,治病草也。”说明草即是药。这种说法的“本”是作动词用的,用来解释本草不无牵强之嫌。8本草二字为何作为中药学的代称我们认为,古人取名大都是质朴无华的,当时的科学水平还不到凭精确的学科定义来命名的程度,因此,为古人圆说倘过于复杂,反而可

6、能有失原义。“本”的原始意义就是根,草则被泛指植物。植物的根、枝、叶都是药用部分。择取本、草组合成词,最简单的意义就是根根、草草。取药物中最常见的种类作为整体的代称,这是合乎当时的习惯和认识水平的。例如现在所说的方剂学,古代就常用“汤液”来代称,《汉书艺文志》就有《汤液经法》一书,它当然不会是现在的汤剂专著而不涉及其它剂型。“按摩”也只是手法治病的两种主要形式,自古至今被作为此类疗法的总称,按摩在后世形成专科之后,又有“推拿”一称,其实推拿也不过是另外两种常用手法而已。如果从这一个角度来解释“本草”,也许更接近古人原义。9第一章中药的发展概况第一节中药的

7、起源1、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实践2、远古时代人们的生产实践3、远古时代人们的初级医疗实践4、后世的人工制品10第一节中药的起源在我国的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医药起源的神话传说,它们只能部分地反映远古先民们发明医药的艰难和医药发明的某些形式(如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等等)。文字出现以后,药物发展的进程才逐渐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11第二节古本草学时期一、先秦时期本草知识散乱而不系统。二、秦汉时期本草知识第一次大总结。代表著作《神农本草经》(本经):成书朝代(东汉),载药(365种),分类(上、中、下三品),学术价值(1、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2、汉以前

8、本草大总结)12神农本草经-上卷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