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论—判断题

大学教学论—判断题

ID:20493285

大小:241.8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10

大学教学论—判断题_第1页
大学教学论—判断题_第2页
大学教学论—判断题_第3页
大学教学论—判断题_第4页
大学教学论—判断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教学论—判断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教学论教学-判断3地方课程是沟通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桥梁。-大学课堂题N1直线式教学内容的排列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内容的前后重复。2课程广义指教学科(教学科S)的总合,或指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合;狭义指一门学科。4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中心。5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一切教学要素都应围绕学生展开。6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吋,我们说课程是经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校或教室内所遭遇的一切经验。7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8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9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10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某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11教材包

2、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等内容12课程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概念。13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学记》中。14在丙方课程一词最早岀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15较早、影响较深远的关于课程的界定是把课程当作学科。16广义的课程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教育教学因素的总和。17从学校类型上,不同类型的学校实现其培养FI标的课程因素相同。18从体系上说,课程既包括国家课程,也包括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19从内容上看,课程既包括课程表中列出的课程,也包括没有列出的情境性因•素。20隐性i果程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克伯屈的“附带学习”。21美国杰克逊在其《课堂中的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到“隐性课程

3、”一词。22隐性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不起任何作用。23在我国古代最早提岀分科课程的是孔子。24学科课程最大的优点就是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25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者生活课程。26必修课一般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7教学计划现在多称为课程标准。28教学大纲一般分为说明、正文和附录三部分。29大学的公共课、基础课的教学大纲是由教育部和相关部委统一制定的。30教材内容的组织方式有逻辑式和心理式两种类型。31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有直线式和并列式两种。32通方教育是一种博雅教育。33专业基础课是体现专业特点并根据专业特殊需要设置的课程。34教师拟定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

4、和课吋计划。35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屮心来编定的课程。36学科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37经验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兴趣和需要。38在大学中教学计划有时也被称为培养方案。39课程的小型化是当代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40教材是教学火纲的具体化。41直线式教学内容的排列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内容的前后重复。1教学观念问题是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2课程内容问题不是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3教学组织问题是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4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言语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5讲授课一般由导论、主体部分和结论等环节组成。6读书指导法的应用大体体现

5、在读、导、问、思、研五个方面。7多媒体教学手段功能强大,不存在任何缺陷。8只读式紧凑光盘(CD-ROM)及其改进的DVD光盘是广泛使用的多媒体信息载体。9学分制以课程为基木核心,以学分为学业完成情况的计量单位。1根据中外教育实践经验,每一课程小班人数以不超过10人为宜。1书本理论只是知识的一种描述形式,并不代表知识的本来面目。1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不佳不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1在课程内容确定之后,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1一位出色的大学教师,只需要注意加强关于本学科的专业的研宂即可。1教师在教授不同的学科时,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同一学科也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

6、方法设计。1班级授课制是大学课堂教学唯一的组织形式。1现代教学手段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的特征,它与具体学科教学的整合方式是多样的。1讲授课的主体部分可以采用以问题为中心或者以原理为中心的方法进行讲解和分析。1在教师引导下如何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是当代教学方法设计的核心议题。2采用学分制管理后,学生的学业进程总能保持步调一致。2班级授课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发现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和实践能力。2教学方法设计就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手段条件因素,设计教学要采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及其结合。2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学习质量(亦即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2班级授课制以“课

7、”为教学活动单元,可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2与屮学生相比,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明显减弱,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增多。2讲授法不是简单的传递和注入,它是由教师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理解的过程。2讲授法主要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2在应用讲授法时,从讲授对象看,低年级学生适合自学与讨论,高年级学生适合讲授。2讨论法无法将教师指导、学生个人独立钻研、集体学习与交流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