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鸟 羁鸟 归鸟

高鸟 羁鸟 归鸟

ID:20499963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3

高鸟 羁鸟 归鸟  _第1页
高鸟 羁鸟 归鸟  _第2页
高鸟 羁鸟 归鸟  _第3页
高鸟 羁鸟 归鸟  _第4页
高鸟 羁鸟 归鸟  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鸟 羁鸟 归鸟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鸟 羁鸟 归鸟【内容提要】在陶渊明诗文诸多的鸟类意象中,高鸟、羁鸟、归鸟最能折射出他人生历程的三个时期,高鸟寄托他立志高远的少年时代,羁鸟寄托他形迹拘役的十年出仕生活,归鸟则是寄托他归园田居生活。【关键词】陶渊明鸟意象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独特的概念,通常指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思维所创造的包融主体思绪意蕴的艺术形象。它虽然表现在诗歌中为一个个语词,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然而却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物象,而是诗人经过思维加工了的自然现象。它在具有自然物象的个别特征和属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作品的主体即作者,已经赋予了它

2、更为丰富的内涵,透过这些意象让读者了解到作者较为深刻的思想寄托。以鸟类意象而言,以往鸟的诗歌意象,多是自由、和平生活的象征。赏阅陶诗,我们却发现《陶渊明集》中鸟的意象,则不尽然,而是诗人在各个不同生活时期的多重思想的反映,甚至有的颇为隐晦,不易明白其意象所指。但可以肯定地讲,在陶诗中,鸟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陶渊明的心。可以想象,这是诗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把自己不愿折腰事权贵而弃官归耕,以及归田后的清贫等多种痛苦与愿望,只能托之于多种鸟的意象表达出来。这些鸟意象有的是自由飞翔或在林中往返栖息、觅食;有的则是倦鸟知

3、返,归林若家;有的是随季节而迁徙,秋去春来;有的是居无处所,无所归止的悲鸟等等,多是自己生活的一种幻化。陶诗中鸟的意象分为泛称和特称两种,前者在诗中较多,而后者则较少。相比较而言,鸟意象的泛称更有利于诗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寄托,当然其让读者产生的歧义现象可能就多一点。在陶渊明一百三十多首(篇)诗文中,含有鸟意象的作品大约有三十几首(篇)。笔者(以王瑶《陶渊明集》编次为序加注)在此以陶渊明生活的三个阶段为主,探索其具有代表性的鸟类意象,认为少年时代以高鸟、十年出仕以羁鸟、归隐田园以归鸟为代表,其他鸟类意象则从略分析。   

4、 一、立志高远的少年时代——高鸟意象    在众多的鸟意象中,高鸟应该说是最能代表陶渊明少年时代的人生阶段。他少年时代就对鸟产生了好感:“少学琴书……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与子俨等疏》)同时也有托鸟言志,大济苍生的愿望,仰慕那高飞的鸟。如他所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八首》其五)。可见陶渊明这时既热爱大自然,又“猛志”存心,意欲仕进。而这种高鸟意象的形成一方面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诚如李泽厚先生所言:“陶渊明的家世和少年抱负都使他对政治有过兴趣和关系。”他生于东晋末年,曾祖父陶侃,

5、为东晋重臣,官至大司马;祖父曾为武昌太守;父亲虽不以出仕为意,却也曾做官为宦;到陶渊明时,已经家道中落,但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是不可避免地受其熏陶。另一方面,他早期主要接受儒家的教育,使他很早就有步入仕途的愿望。如他对少年时代回忆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其二十)他几乎将《论语》中原句保留在自己的诗句中:“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癸卯岁始春怀古田社二首》)与此同时,他又受社会环境,即魏晋时期谈玄思想的影响,因而崇尚自然,如他自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当然他也爱“丘山

6、”林中自由飞翔的鸟类。这样的双重影响因素均促使他对鸟类有了好的印象,但是他这一时期在思想上起着主导作用的仍然是儒家的入世思想,家庭环境使他有迈向仕途的愿望,自己也希望成为胸怀“猛志”而“远翥”的高鸟。  当陶渊明真正步入仕途时,他望见天上自由飞翔的鸟儿,真有点自愧不如,深感自己形迹所拘带来的不快:“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这里高鸟的意象,是自由的象征,与他少年心怀猛志的高鸟还是有所区别。而与此相近的意象还有:“云翮有奇翼,八表须臾还。”(《连雨独饮》)“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乙巳

7、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句里充满了羡慕之情,且这种高鸟意象的内涵较前要丰富些。“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己酉岁九月九日》)九月九日是重九节,正是暮秋,因此诗中也多感时悲逝之意(王瑶语)。这里诗人把“哀蝉”与“丛雁”两个意象对举,前者无声无息,消亡在九月萧瑟的秋风里,而“丛雁”却高鸣云霄而去,对此诗人感慨良多,后者更是自己的一种企仰的高鸟意象,正可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反思。“鸿雁乘风飞,去去当何极”(《联句》)中“鸿雁”也是一种高鸟意象,它还是随季节而来去的候鸟。从总体上看,这一时

8、期所要寄托的高鸟意象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积极仕进的、胸怀“猛志”的自我形象;二是仕进后对自由飞翔的高鸟的向往之情。    二、形迹拘役的出仕生活——羁鸟意象    公元393年,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便因为“亲老家贫”(萧统《陶渊明传》),而“投耒去学仕”(《饮酒》其十九),做了一个很小的州祭酒,甚不得意,终因“不堪吏职”而在很短时间内解归。从此以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