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亚洲

区域地理亚洲

ID:20507570

大小:5.46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13

区域地理亚洲_第1页
区域地理亚洲_第2页
区域地理亚洲_第3页
区域地理亚洲_第4页
区域地理亚洲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亚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标点击 1.亚洲的位置、分区及主要国家。2.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3.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文化特点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考点解读 1.结合亚洲的地理位置,分析亚洲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2.结合相关图示,分析亚洲地形、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以亚洲人口数量及增长状况为背景,分析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一、位置与范围1.位置(1)海陆位置:东临a太平洋、北临b北冰洋、南临c印度洋,西侧通过黑海、d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2)纬度位置:地处10°S~80°N之间,大部分位于北半

2、球,南北跨纬度90°,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且跨热、温、寒三带。(3)经度位置:地处30°E~180°之间,大部分位于东半球,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4)相对位置:东北以e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f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g土耳其海峡与h欧洲为界,西南以i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与j非洲为界。2.范围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按地理方位,它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二、自然环境1.地形(1)特征:地形复杂,中部高,四周低。中部地形以山地、高原

3、为主,平原分布于周围地区。(2)主要地形区: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大兴安岭(山脉),D乌拉尔山脉,E青藏高原,F蒙古高原,G伊朗高原,H德干高原,I阿拉伯高原,J东北平原,K西西伯利亚平原。2.河流(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海洋,内流区面积广大。(2)主要河流流入北冰洋的河流:a鄂毕河、b叶尼塞河、c勒拿河等。流入太平洋的河流:d黄河、e长江、f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河流:g恒河、h印度河等。3.气候(1)特征: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2)主要气候类型图示中:A热

4、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E温带大陆性气候,F热带沙漠气候,G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三、人文环境1.人口最多的大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其中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日本、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2.多样的地域文化(1)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穿宽大的袍子,过着游牧生活,如图①。(2)也门的住房和梯田,如图③。(3)生活在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如图②。(4)日本为防震而设计的抗震建筑,如图⑤。(5

5、)生活在恒河三角洲以捕鱼为生的孟加拉国人,以船为交通工具,如图④。(6)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聚居的高脚屋,如图⑥。思维导图考点一 亚洲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1.气候类型多样2.影响因素(1)纬度位置:亚洲大致在10°S~80°N之间,跨寒、温、热三带,故既有温带气候,也有热带、寒带气候。(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靠近海洋,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形成湿润气候;也有因距海较远,难以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形成干旱气候。(3)地形因素:亚洲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很大,同一纬度地带海拔不同,气温、降

6、水均有差异。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区,气候呈现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综上所述,亚洲气候由于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3.亚洲地形、气候与河流特点的关系冲关演练1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咸海在1960年面积达6.8万平方千米,为世界第四大湖,总水量1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之后,威海周边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至2007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总水量减少了近90%。2014年9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大部分干涸消失。(1)分季节说出阿姆

7、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形式。(2)分析1960年以来咸海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3)推断咸海消失后可能给当地气候带来的影响。(4)有提议用开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以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你是否赞同?并说出理由。答案 (1)夏秋季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为地下水。(2)人为原因:人类的大规模垦耕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量减少。自然原因:咸海居亚欧大陆腹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流域内年降水量少,流域河流水量少,入湖水量少。(3)(由于湖泊的调节作用消失,)当地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冬

8、季温度降低,夏季温度升高,气温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愈发干旱;风暴、沙尘暴等恶劣气象灾害频率增大。(4)不赞同。当地降水量极少,地下水埋藏深;过度开采地下水,使潜水位下降,且当地降水少,地下水补给困难;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引发次生盐渍化等生态问题;棉花的蒸腾作用强烈,大量种植极易加剧当地干旱等赞同。该地区地下水较河流水丰富;地下水开采技术相对简单,开采成本较低;浅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