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课件_1

职业卫生课件_1

ID:20517443

大小:329.5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8-10-13

职业卫生课件_1_第1页
职业卫生课件_1_第2页
职业卫生课件_1_第3页
职业卫生课件_1_第4页
职业卫生课件_1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课件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职业卫生一、职业病与职业卫生概述1、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电磁辐射等职业有害因素,会对人的器官和生理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危害劳动者的健康,严重可致职业病。2、职业病防治法以及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规是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规范。企业必须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加强管理,保障劳动者生产过程中的身体健康(职业病防治法第4、5条)。3、职业卫生包括职业病预防和职业病诊治4、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防治法第2条)卫生部与劳动保障部印发的《职业病目录》中具体列出了十类115种职业病。职业病病人依法享

2、有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和工伤保险待遇(职业病防治法第50条、工伤保险条例第五章)5、职业病的诊断由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的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按国家的职业病诊断标准集体诊断(职业病防治法第39~42条)。6、职业病的主要特点(1)致病原因明确且与劳动条件有直接关系;(2)相同劳动条件下的作业人员会群体性发病,有特定的临床症状;(3)治疗多数无特效药物,以控制病情发展和减轻症状对症治疗为主,病期长,费用大。7、职业病的预防是对作业场所的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控制,采取综合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损害劳动者的健康。识别是指判别生产作业中存在哪些有害因素及其形

3、态、发生源、扩散途径、侵害人体的途径、造成的损害、影响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评价是指以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衡量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判定作业人员会否受到职业性损害及损害程度。控制是指运用工程技术、卫生保健、个人防护、组织管理等综合预防、治理措施消除、减弱、限制有害因素,使作业人员不受其害。控制效果直接决定职业病能否有效预防,识别与评价都是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二、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识别(一)有害因素的形态1、物质形态有固、液、气态和烟尘、雾以及生物体。2、能量形态有机械能、热能、电磁能。3、人不可直接感知其存在的形态危险性较大。(二)有害因素的分类(按其来源分)1、生产工艺中的有害

4、因素,指工艺方法、设备、物料等带来的有损健康的因素。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指劳动的时间、强度、方式、工具等引起的有损健康的因素。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指自然环境、工艺环境、人工环境以及厂房设计和设备布局不合理等带来的有损健康的因素。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是主要的,其中危害较大的是粉尘、毒物、高温、噪声。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分为、、。(三)生产工艺中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1)生产性粉尘产生:机械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产生。主要危害:导致尘肺病是最严重的危害,尘肺是进行性不可逆转的疾病。有毒粉尘可致中毒。直接影响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尘粒粒径越小,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危害性越大

5、。有毒粉尘毒性越大危害越大。(2)生产性毒物来源:主要来自生产中使用与产生的物质,特定生产环境中也存在有毒物质。毒性:指损害生物体的能力,常用半数致死剂量衡量,是毒物固有的特性。主要危害: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大量毒物进入人体)慢性中毒(长时间少量毒物进入人体)毒物在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表2-3p37苯,汞,p42一氧化碳,p41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对人体的危害2、物理因素(1)高温高湿强热辐射产生:自然气候条件引起、工艺条件要求或生产设备产生。高温对人体的影响: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散热困难而引起体温调节障碍,出汗而脱水脱盐使水盐代谢紊乱,心血管、消化、泌尿、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导致中暑。

6、中暑的原因散热热收入热支出▲热收支平衡时→体温37℃▲散热过大时→冻伤▲散热不良时→中暑散热方式1:热传递对流、辐射、传导高温低温体温37℃环境温度27℃体温37℃体温37℃环境温度37℃环境温度47℃散热方式2:出汗汗水蒸发吸热相对湿度100%时汗水不能蒸发哪种环境更容易中暑?1:环境温度37℃相对湿度100%2:环境温度57℃相对湿度60%湿热比干热更易中暑吸热+产热不能通过热传递散热不能通过出汗散热环境还对人体传热人体环境中暑的原因因大量出汗造成脱水脱盐也是中暑的原因基本对策:使人能及时散热(消除中暑原因)吸热散热防暑降温降低环境温度以利于热传递降低相对湿度以利于出汗补充水份盐份降低

7、劳动强度,因产热随劳动强度加大而加大减少热源向人传热:减少与热源的接触(机械替代人、低温工艺替代高温工艺、热源合理布局、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等)人与热源间采取隔热措施(隔热结构、隔热室、个人隔热防护用品等)采取通风散热措施产热+(2)噪声与振动产生:噪声来自物体振动,分为机械噪声、流体动力噪声、电磁噪声。噪声的强度和频率:评价噪声的强度对人体的影响,用A声级的分贝数大小来衡量噪声强度的大小,强度大的噪声危害大,对1KHZ声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