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是如何阅卷

老师是如何阅卷

ID:20525242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2

老师是如何阅卷_第1页
老师是如何阅卷_第2页
老师是如何阅卷_第3页
资源描述:

《老师是如何阅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老师是如何阅卷的一、高考阅卷具体规定及其程序1.阅卷的一般程序(必须9天把试卷阅完):文科综合阅卷的前两天通常是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先把阅卷老师分成三大片若干小组,各科再汇总老师由专家讲解答案、统一标准,然后回到各片各组对指定的试题进行试阅。在试阅卷过程中,试题答案要点(主观题是采点给分)要不断地在阅卷老师之间、阅卷老师和有关专家之间进行沟通、调整和补充。当阅卷进入第三天,答案要点已烂熟于心,阅卷老师的阅卷速度按定额必须加快。通常,阅卷老师在签名的同时,就已经在浏览考生的答卷了,一般会将考生的答卷分成好

2、、较好、较差三个层次,判给考生的分数也在瞬间签出。这样做,可使阅卷的可信度和准确度大大提高,同时也兼顾了效率;同时也会使那些作答不规范的答卷经受着严峻考验,这时对考生而言,树立第一印象至关重要。阅卷到最后一天,主要是对试卷再进行一轮复查、确认,其中每一处变化和改动必须由组长同意后而由阅卷老师修订并签名。2.阅卷坚持的基本原则是给分合理,扣分有据;不宽不严,始终如一。评分标准将答案要点具体化,可操作性强,考生答题只要基本符合题意即可酌情给分,不死扣答案。各题均按参考答案的补充说明判分,参照学生答案按点采

3、分。阅卷还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从宽原则。只要学生答卷区域不空白,至少可以拿到1分的辛苦分。高考阅卷与平时阅卷很不同的表现有一点是极富同情心的,在阅卷中对于可给可不给的分,一般的处理原则是尽可能地给分。对于考生而言,要获得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必须树立惜分意识,从点滴做起,不放过任何一个得分机会。二、高考阅卷中发现的主要问题1.书写和规范方面第一印象很重要,印象好是得分的保证。但有很多考生答卷凌乱,毫无整洁可言,虽然有少数正确的说法,但逻辑性差,叙述东拉西扯,与参考答案南辕北辙、相距万里。有些试卷字迹潦草、

4、笔迹不清、字体小、字间距行间距小很容易造成阅卷老师的视觉疲劳,造成不必要的漏分现象。另外,用黑色笔答的试卷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也会造成阅卷老师的视觉疲劳。还有的考生答题仅序号化而未段落化,要点之间追尾写,会导致漏批失分。2.课本知识掌握方面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不扎实,课本语言表述不严谨。3.审题方面审题能力就是从问题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定性和答题的角度。仔细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方向错了,即使答再多的内容也是枉然。有些题目学生失分或者根本不得分,不是基础知识没掌握,能力培养不到位,而是审题时草率马虎

5、,思维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没有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造成答非所问而使结果劳而无功。4.心理方面考试的时候心理不稳,急躁。该得分的地方没有得到。比方说今年文综最后一题,题目不难,有的同学由于时间比较紧,很多同学就放弃了,所以在改卷的过程出现很多的空白卷。实际上这题并不是很难,多数考生应该能得到相应的分数。当然,空白基本上每个主观题都有。在改卷的过程中发现,本来是第27题的答题区域,有的同学却把第28题的解答写在了此处,并且人数还不少。这也是丢分的原因,即使27题的解答正确,第28题考生也会做,遗憾的是得不到

6、相应的分数。这都是在做题的时候不认真造成的。在高考中出现这种情况太不应该了。三、必要的答题技巧。例如:1.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一定要组织到答案中。3许多考生对材料重视的程度不足,阅读材料往往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从材料的内容中寻找突破口,不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而一味根据设问寻找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虽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最终还是未能从教材内容中组织成确切的表述。一些材料本身就隐含答案。2.不要在试卷上留白。遇到题意不能完全理解或不会做的题目时,千万不要因为对题目有一点不理解或估计该题写上也不得分,就什么都不

7、写。写上去的内容有时逻辑不一定很正确,一旦采到得分点也能得分。3.全面的肤浅比片面深刻好得多。建议学生当答题遇到时间紧张时,哪个学科容易就可先做哪一科,由易到难;而且不宜对某一个点“深挖洞”,而要“广积粮”。4.答案语言要科学规范。一些考生做答时用词幼稚,词汇贫乏,不善于用专业语言,常令人忍俊不禁。注重语言表述的正确性,就是要求考生组织答案时必须向教材语言回归,使用历史学科语言。鉴于此,平时教师在要求学生口头作答问题的同时,必须让他们多动动笔,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述和概括的能力,养成运用学科语言、专业

8、术语答题的好习惯。5.答题思路要严谨规范。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并完成以下思维要点:①辨明试题的指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②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③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越要小心,不能简单地用已做过的类似题目的思维去解答。一句话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6.答题层次要清晰。应提倡分点答题,体现序号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