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

ID:20542171

大小:6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3

环境人口容量_第1页
环境人口容量_第2页
环境人口容量_第3页
资源描述:

《环境人口容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题1.3环境人口容量课时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了解环境人口容量估算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理解全球和我国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去解决问题的方法思想目标培养科学的环境意识;能正视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的矛盾,更好地理解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点: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难点: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媒体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示意图、

2、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程序及内容设计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世界人口的增长教师陈述: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问题启发: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问题诱思,激发动机。二、新课探讨(一)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教师陈述:简单的定义:环境人口

3、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明确概念3教学程序及内容设计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设计设计意图2.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科学技术资源数量获取和利用资源变化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①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出具体时间,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②资源、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③生活水平也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

4、因素④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的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问题引导,实例分析。(过渡)何如进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呢?(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1.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问题引导:从长远看,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稳定的还是多变化的?学生思疑并回答。(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在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问题引导:你

5、如何说明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讨论: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的相对确定性。(结合P13活动)引导学习探究,培养辩证思维。(过渡)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确定这一基础上,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呢?2.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讨论: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呢?(由学生充分讨论,然后归纳出一个倾向性的结论)思维品质的开放性培养尝试3教学程序及内容设计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设计设计意图(过渡)我国现在已有近13亿人口,我国环境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呢?假定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乐观者:未来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现

6、实派: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学生自主点评悲观者: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三)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自由发表见解:你认为我国的环境人口承载量的最高值应控制在多少亿左右?依据于何处?我国大陆人口已近13亿,虽然尚未超过学者们估计的我国人口承载量的最高值.(过渡)我国大陆人口已近13亿,虽然尚未超过学者们估计的我国人口承载量的最高值,但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2.我国人口与环境、资源矛盾突出3.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由学生引用材

7、料或联系自身体验来发表见解:从人口可耕地关系来看从人口与淡水关系来看三、小结四、作业设计总结性陈述:从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板书设计或教学流程图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理解制约因素分析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与相对确定性地球人口容量中国人口容量人口与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后记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