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笔记.doc

中药学笔记.doc

ID:20556594

大小:1.19 MB

页数:142页

时间:2018-10-11

中药学笔记.doc_第1页
中药学笔记.doc_第2页
中药学笔记.doc_第3页
中药学笔记.doc_第4页
中药学笔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学笔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就中药的产地采集储藏一、地道药材川:黄连,川芎,附子二、中药的采集江苏:薄荷,苍朮三、中药的储藏广东:砂仁,陈皮豫:地黄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鲁:阿胶滇:茯苓第三章中药的炮制一、炮制的目的二、常用的炮制方法第四章中药的作用一、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二、中药的功效第五章中药的性能中药药性理论①四气②五味③升降浮沉④归经⑤有毒无毒第一节四气:温、热、寒、凉的四种药性四气:《素问‧五常政大论》最早论及,《本经‧序例》确立“四气”之名,宋‧寇宗奭《本草衍义》将四气改为四性。由来:以临床疗效判定(主观感觉)。效应:(正)寒凉性:清热、去(泄)火、

2、凉血、解热毒温热性:回阳救逆、温理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负)寒凉性:伤阳气、生(助)寒邪温热性:伤阴气、生火邪在临床的具体表述:大热、热、温、微温、平、凉、微寒、寒、大寒。对临床的指导意义:1.正治2.恰当选药(病、药)3.寒热并用4.虚热、虚寒第二節五味五味:口尝味,功能味,以功能味定药味。最早见《尚书‧洪范》,《内经》论其与五行的关系。正效应:1.平:能散,能行-行气活血,治气滞血淤。-川芎↓麻黄、紫苏(风寒表证)发散表邪,治表症薄荷(风热表证)能润:使津液来也142补气:治气虚人参、党参2.甘:能补补虚补阳:治阳虚锁阳补血:治血虚

3、当归补阴:治阴虚麦冬、玉竹能和和中:肝胃失和甘草、大枣缓急止痛:脘腹四肢挛急作痛:甘草、芍药能缓缓和药性:作用强烈的药+甘味药(甘草)能解毒:解药毒、食物中毒通泄泻下大黄(苦大寒):热结便秘3.苦:能泄降泄降气降逆气通肺气上逆苦杏仁胃气上逆代赭石肝气上逆清泄清热泻火火热上炎燥湿+寒苦寒燥湿。黄连、黄芩、黄柏能燥+温散寒燥湿能坚:坚厚津液泻火不伤津※少量用→坚厚肠胃(健胃)4.酸:能收、敛、固、涩(滑脱不禁无邪者)固表止汗治体虚之汗五味子、乌梅敛肺止咳治久咳、虚喘五味子涩肠止泻久泻久痢脱肛五味子固精止遗治肾虚、遗精、遗尿、尿频山萸肉固崩止带治

4、崩漏山萸肉、五味子收敛止血治大出血乌梅能生津至津伤口渴乌梅、木瓜开胃助消化胃津不足、消化不良能安蛔治蛔厥5.咸:能下:能泻下通便。治大便燥结芒硝(玄明粉)能润:润软坚硬燥屎治坚硬难下芒硝(玄明粉)能软软坚散结治瘰疬、痰核、瘿瘤咸入血治血分病:水牛角咸入肾引药入肾6.涩:与酸相似,不生津,不开胃,不安蛔7.淡:能渗、能利渗利水湿治水湿停留茯苓、猪苓8.芳香(臭):能醒脾、化湿湿浊困脾佩兰、藿香能辟秽能开窍:治神昏闭证142负效应:1.辛:耗气、伤津2.甘:腻膈、助湿、滞气、碍胃3.酸:敛邪之弊4.苦:伤津大量用伤津5.咸:Na2SO4类伤脾胃

5、NaU类胜血:脉凝泣不通6.淡:伤津7.芳香:耗气、伤津三、阴阳五行1.阴阳辛甘阳酸苦咸阴四、气味配合1.总原则①任何气、味均可配②一味药中,气只能用一,味可以有多2.规律:一气一味,一气多味3.指导意义:气味相同,功能相似气味不同,功能相异第三節升降浮沉:病势相反,病位相同起源《内经》成熟金元,张元素建树最大《珍珠囊》。产生:(一)根据药物本身性质1.质地轻重叶、花升浮根、种子沉降2.性味3.气味的厚薄(煎出药物的稠稀程度)(二)功效1.正效应:升浮(向上向外<表>)沉降(向下向里)①升阳举陷:黄芪①泻火②发散表邪②通便(通后阴)③散邪(

6、散风、散寒)③利水(利前阴)渗湿④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息风止痉、消积导滞、降逆止呕、降气平喘2.负效应:升浮沉降①过用、误用对病势上逆的激化,加重病情。②过用、误用对病势下陷的激化,加重病情。(三)对临床的指导意义1.病位在上、在表,宜用升浮类药2.病位在下、在里,宜沉降3.病势上逆,宜降1424.病势下陷,宜升(四)升降浮沉的转化1.炮制2.配伍第四节归经归属经络生理部位(藏象、经络)起源《内经》,南北朝雏型1.产生和依据人体方面:藏象、经络药物方面:特性、药效2.方法(一)直接归经法(二)间接归经法根据生理功能,川续断-续筋接骨,肝肾经

7、根据病因病机,使君子-杀虫脾经,肠经3.内容⑴按12脏腑⑵六经辨证⑶三焦归经⑷气血归经、表里4.对临床的指导意义⑴根据病变部位合理用药⑵根据病变的传变规律5.气味、升降浮沉必须与归经合参第五节有毒无毒(一)含义:1.毒者,厚也(有好,坏之分)2.狭义的毒-对人身有伤害3.广义的毒①药物的总称②药物的偏性(二)无毒:常用量或单味药(三)有毒无毒⑴对人体有无毒害⑵对人体的作用强弱(四)现代药理学观看中药毒性1.毒性2.副作用3.后遗效应4.过敏反应(五)产生1.生活2.医疗3.动物实验(六)确定有毒无毒的依据1.药物中是否含有有毒成分(偏性突出

8、)乌头:乌头碱蟾酥:巨毒2.整体是否有毒3.用量是否适当142(七)影响因素1.药物因素①产地不同,品质不同。东北产绵马贯众有毒,同名不同科属②用药部位不同③产地④来源⑤时间⑥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