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治河方略的演变历史

黄河下游治河方略的演变历史

ID:20562668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3

黄河下游治河方略的演变历史_第1页
黄河下游治河方略的演变历史_第2页
黄河下游治河方略的演变历史_第3页
资源描述:

《黄河下游治河方略的演变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黄河下游治河方略的演变历史

2、第1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黄河下游治河方略的演变历史,并初步分析了治河方略演变的过程,认为治黄方略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治黄方略研究要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治黄方略应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关键词:黄河下游;治河方略;古代;近代;现代;演变治黄方略或治黄主张,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从历史的长河看,时代在前进,治黄方略也在不断发展。各种治黄方略的产生或各种治黄主张的提出,都决定于当时的黄河形势及人们对黄河的认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以及当时的水利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当今治河,是历史治河的继续,回顾黄河下游治河方略的演变历史,将有助于认识现今治

3、河,研究并提出新的治河方略。1古代黄河下游治河方略的演变相传公元前21世纪的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为避免洪水危害,往往“择丘陵而处之”。此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从高丘移居平地。传说在帝尧时期,鲧采用“障水法”治水失败而受到制裁。大禹改用“因水之流”,“疏川导滞”,分流入海的策略。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平息了水患。黄河下游堤防始建于春秋。随着人口增加,人类活动增多,下游日渐开发,为了发展生产的需要,沿河诸侯各自为利,先后筑堤,不顾水流通畅,甚至以邻为壑,多转折弯曲,致成许多人为险工。至战国时,两岸堤防上下多连贯在一起,且具有一定规模。筑堤后,由于两岸堤距之间容量有

4、限,泥沙淤在河槽内,河床逐渐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防御洪水能力也随河床淤高而降低,故决口改道逐渐增多。为寻求对策,不断涌现出新的治河思想。不同的治河思想在论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历史上治河思想较为活跃的有三个时期:两汉、北宋和明清。1.1两汉时期西汉时期,黄河下游由于两岸筑堤,泥沙淤积加重,河床逐渐抬高形成悬河,不断在冀州境内(今河北中部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决口为患,泛滥纵横。朝廷多次下诏征求治河方策,治河议论颇多,是历史上治黄思想论争较为活跃的一个时期。当时有改河说、分疏说、水力冲沙说、滞洪说和贾让治河三策等治河主张。其中,贾让治河三策是古代治河的重要方策,对后世治河影响很大。贾让对当时的黄

5、河形势作过实地调查。他首先分析下游河道的演变,筑堤以前,黄河下游有众多小水汇入,沿河有许多湖泽,洪水得以调蓄,河道宽阔,河水“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战国时,两岸筑堤,堤距尚宽,河水游荡,滩地肥美,人们耕种筑宅,遂成村落,又筑堤防自救,以致河道缩窄,堤线弯曲多变,遇大水有碍行洪,常决口为患。针对这种情况,贾让提出治河三策:上策是人工改道,不与水争地;中策是在黄河狭窄段分水灌溉,分杀水怒;下策是在原来狭窄弯曲的河道上,加固原有不合理的堤防,即“缮完故堤,增卑倍薄”。贾让不仅提出了防御黄河洪水的对策,还提出了放淤、改土、通漕等多方面的措施。鉴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贾让的上、中两策未被采纳,西汉末至

6、东汉初,约60余年黄河失治,当时黄河、济水、汴渠交败的局面愈演愈烈,要想恢复汴河通漕,必须首先治理黄河。在这样的形势下,汉明帝审时度势,决心治理黄河、汴河。于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春,召见王景询问河、汴治理方略,并委以王景主持治理河、汴工程重任。王景率卒数十万,顺泛道主流“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数十年的黄水灾害得到平息,汴渠恢复了通航功能,大面积被淹耕地重新焕发生机。王景当时所作工程项目主要是修堤。堤距间的河道是相当宽的,左薄西汉时河道的金堤,右薄他修的自荥阳至千乘的千里大堤,上段荥阳一带有一二十公里宽,下段入海口千乘至天津间约二百公里宽,形成一条从上到下逐渐扩宽的喇叭形

7、河道,堤距间有足够的面积可容纳洪水,“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河床淤积抬高极慢。河道所经流路,基本上符合贾让治河三策中的上策,河道稳定了很长一段时期。1.2北宋时期北宋时期,一方面,由于北宋京城在开封,黄河下游防洪与统治者的利害关系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开封的富庶无疑与四通八达的水运事业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汴河,它上接黄河,下通淮河、长江,将四面八方的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到开封,供应宋朝统治者和一百多万军民的需要。汴河绝大部分的水量都由黄河供给,黄河与汴河,息息相关,黄河不治,汴河难保。黄河如何治理,朝廷上下,议论纷纷,有筑堤说、分流说、滞洪说和改道说等,莫衷一是。其中筑遥堤说颇具影响。宋初,河行

8、京东故道,人们在故道内垦殖居住,河床缩窄,河患增多,当时便有人主张“免赋徙民,兴复遥堤”。之后又有人主张在下游易决口的狭窄河段,兴筑遥堤,以御河患。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河决商胡,黄河改道北流,河势不稳。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任伯雨在奏疏中称:“河为中国患,二千年矣”。他在批评了北宋前期治河方针后提出“宽立堤防,约拦水势”的治河主张。但因全面修筑遥堤,工程浩大,国力不足,未能施行。然其主张在治河方面产生了一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