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训2 比例式或等积式的技巧

专训2 比例式或等积式的技巧

ID:20573722

大小:22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13

专训2 比例式或等积式的技巧_第1页
专训2 比例式或等积式的技巧_第2页
专训2 比例式或等积式的技巧_第3页
专训2 比例式或等积式的技巧_第4页
专训2 比例式或等积式的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训2 比例式或等积式的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专训2 证比例式或等积式的技巧名师点金:证比例式或等积式,若所遇问题中无平行线或相似三角形,则需构造平行线或相似三角形,得到成比例线段;若比例式或等积式中的线段分布在两个三角形中,可尝试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若不在两个三角形中,可先将它们转化到两个三角形中,再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若在两个明显不相似的三角形中,可运用中间比代换.构造平行线法1.如图,在△ABC中,D为AB的中点,DF交AC于点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E·CF=BF·EC.(第1题)2.如图,已知△ABC的边AB上有一点D,边BC的延长线上有一点E,且AD=CE,DE交AC于点F.求

2、证:AB·DF=BC·EF.(第2题)三点定型法[来源:学&科&网Z&X&X&K]3.如图,在▱ABCD中,E是AB延长线上的一点,DE交BC于F.求证:=.(第3题)[来源:学科网ZXXK]4.如图,在△ABC中,∠BAC=90°,M为BC的中点,DM⊥BC交CA的延长线于D,交AB于E.求证:AM2=MD·ME.(第4题)构造相似三角形法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P是BC边上任意一点,AP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M,N.求证:BP·CP=BM·CN.(第5题)等比过渡法6.如图,在△ABC中,AB=AC,DE∥BC,点F在边AC上,D

3、F与BE相交于点G,且∠EDF=∠ABE.求证:(1)△DEF∽△BDE;(2)DG·DF=DB·EF.(第6题)7.如图,CE是Rt△ABC斜边上的高,在EC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连接AP,作BG⊥AP于点G,交CE于点D.求证:CE2=DE·PE.(第7题).两次相似法8.如图,在Rt△ABC中,AD是斜边BC上的高,∠ABC的平分线BE交AC于E,交AD于F.求证:=.(第8题)9.如图,在▱ABCD中,AM⊥BC,AN⊥CD,垂足分别为M,N.求证:(1)△AMB∽△AND;(2)=.(第9题)等积代换法10.如图,在△ABC中,AD⊥BC于D,

4、DE⊥AB于E,DF⊥AC于F.求证:=.(第10题)等线段代换法11.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D⊥BC于点D,点P是AD上一点,CF∥AB,延长BP交AC于点E,交CF于点F.求证:BP2=PE·PF.(第11题)12.如图,已知AD平分∠BAC,AD的垂直平分线EP交BC的延长线于点P.求证:PD2=PB·PC.(第12题)答案1.证明:如图,过点C作CM∥AB交DF于点M.∵CM∥AB,∴△CMF∽△BDF.∴=.又∵CM∥AD,∴△ADE∽△CME.∴=.∵D为AB的中点,∴BD=AD.[来源:Zxxk.Com]∴=.∴=,即A

5、E·CF=BF·EC.(第1题)  (第2题)2.证明:如图,过点D作DG∥BC,交AC于点G,易知△DGF∽△ECF,△ADG∽△ABC.∴=,=.∵AD=CE,∴=.∴=,即AB·DF=BC·EF.点拨:过某一点作平行线,构造出“A”型或“X”型的基本图形,通过相似三角形转化线段的比,从而解决问题.3.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AE∥DC.∴∠CDF=∠E.∴△FCD∽△DAE.∴=.4.证明:∵DM⊥BC,∠BAC=90°,∴∠B+∠BEM=90°,∠D+∠DEA=90°.∵∠BEM=∠DEA,∴∠B=∠D.又∵M为BC的中

6、点,∠BAC=90°,∴BM=AM.∴∠B=∠BAM.∴∠BAM=∠D,即∠EAM=∠D.又∵∠AME=∠DMA.∴△AME∽△DMA.∴=,即AM2=MD·ME.(第5题)5.证明:如图,连接PM,PN.∵MN是AP的垂直平分线,∴MA=MP,NA=NP.∴∠1=∠2,∠3=∠4.又∵△ABC是等边三角形,∴∠B=∠C=∠1+∠3=60°.∴∠2+∠4=60°.∴∠5+∠6=120°.又∵∠6+∠7=180°-∠C=120°,∴∠5=∠7.∴△BPM∽△CNP.∴=,即BP·CP=BM·CN.6.证明:(1)∵AB=AC,∴∠ABC=∠ACB.∵DE∥

7、BC,∴∠ACB+∠FED=180°,∠ABC+∠EDB=180°.∴∠FED=∠EDB.又∵∠EDF=∠DBE,∴△DEF∽△BDE.(2)由△DEF∽△BDE得=,即DE2=DB·EF.又由△DEF∽△BDE,得∠GED=∠EFD.∵∠GDE=∠EDF,∴△GDE∽△EDF.∴=,即DE2=DG·DF.∴DG·DF=DB·EF.7.证明:∵BG⊥AP,PE⊥AB,∴∠AEP=∠DEB=∠AGB=90°.∴∠P+∠PAB=90°,∠PAB+∠ABG=90°.∴∠P=∠ABG.∴△AEP∽△DEB.∴=.即AE·BE=PE·DE.又∵∠CEA=∠BEC=

8、90°,∴∠CAB+∠ACE=90°.又∵∠ACB=90°,[来源:学。科。网Z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