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震后恢复重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汶川震后恢复重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ID:20597863

大小:13.27 MB

页数:303页

时间:2018-10-14

汶川震后恢复重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_第1页
汶川震后恢复重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_第2页
汶川震后恢复重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_第3页
汶川震后恢复重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_第4页
汶川震后恢复重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汶川震后恢复重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博士学位论文汶川震后恢复重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作者姓名刘利雄学科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导指教师何镜堂教授所在学院建筑学院论文提交E1期2015年3月AstudyontheDesignandPlanningofPublicSpaceinWenchuan'sPost-earthquakeReconstructionADissertationSubmittedfortheDegreeofDoctorofPhilosophyCandidate:LI

2、ULixiongSupervisor:Prof.HEJingtang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China分类号:TU-05学校代号:10561学号:200610100637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汶川震后恢复重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作者姓名:刘利雄指导教师姓名、职称:何镜堂教授申请学位级别:博士学科专业名称: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方向:现代建筑创作与理论论文提交日期:2014年03月25日论文答辩日期:2015年03月27日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

3、学学位授予日期:2015年04月14日答辩委员会成员:主席:吴庆洲委员:何镜堂,郭明卓,郭卫宏,刘宇波华南理工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宄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5年〇3月*^/丨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4、定,艮P: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华南理工大学。学校有权保存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不保密,同意在校园网上发布,供校内师生和与学校有共享协议的单位浏览;同意将本人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全文出版和编入C

5、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V”)作者签一日期:2015.03.27指导教师签名:日期2015.03.27摘要城市的灾后重建是国家减灾防灾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规划与建筑学多年来持续的研究热点,而城市震后重建可以说是其中最复杂、最综合的类型。汶川5.12地震是我国自1976年以来损伤最大的一次地震,其震后重建的经验教训,无论是对我国现行的减灾防灾体系的完善,还是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汶川震后恢复重建按照国家制定的“1项灾后恢

6、复重建总体规划+10项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落实到城市的空间形态建设中,其中城市公共空间在震后恢复重建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整合各项震后重建任务的纽带和载体,也是恢复重建城市空间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汶川震后恢复重建的基本主题是安全、纪念和发展,这也是汶川震后城市空间建设发展的主要脉络。论文在相关研究及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从城市设计、灾害社会学、偶然性必然性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角度,研究论证了汶川震后恢复重建中的城市公共空间的三大特征属性,即安全性、纪念性和旅游性的意义、作用和设计策略。安全性、纪

7、念性和旅游性这三大特征属性是同时存在的,既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对立统一的结果,也是震后人们对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需求的基本反映。震后重建城市公共空间必须首先具有安全性,这是灾难后城市物理空间重建的基本要求,大部分震后恢复重建的城市公共空间具有纪念性和旅游性,这是震后情感之所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之所求。论文认为震后恢复重建的城市公共空间的三大特征属性具有复合性特点,在规划设计、建设实施以及实际使用上是一体化的进程,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论文以汶川县域受灾城镇中的映秀、威州和水磨三个不同类别的典型案例,分别就各自城市公共

8、空间的安全性、纪念性和旅游性的设计做了具体的研究分析,总结了汶川震后三种典型恢复重建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特点。这也是本文作为实证型研究的主要价值体现之一。汶川震后恢复重建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过程及实施结果表明,安全性、纪念性和旅游性作为震后恢复重建城市公共空间的三大特征属性符合“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两观三性”)理论原则。在此基础上,论文论述了基于“两观三性”的震后恢复重建城市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