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十读”

古典诗歌“十读”

ID:20603402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4

古典诗歌“十读”_第1页
古典诗歌“十读”_第2页
古典诗歌“十读”_第3页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十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典诗歌“十读”一、读懂开头文章如流水,古代诗歌亦如此。开头往往点题,交代写什么,或者创造氛围,或者奠定基调。要读懂一首诗词的开头,一是要努力联系诗题。二是要突出五“何”: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景,抓住了这五“何”,也就抓住了一首诗词的源头,下面的内容无非是承此而来。三是要体会感情基调。如: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晓上空泠峡》2006年山东卷)其中一题为:“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这两句开头无非是在点题,因此抓住题目便不难发现本题的答案:在猎猎南风的吹拂中,诗人在五更时分离开驿亭乘船

2、向空泠峡溯流而上。二、读出妙处古代诗歌的妙处,可以是一个词(有时是“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还可以是一个隋节。如2002年全国卷考查的是对“折柳”这一关键意象寓意的理解,2003年全国卷考查的是对诗眼的把握,2004年全国卷考查的是对一个巧妙情节的理解,而对于诗中用词妙处的考查更是频见于各省市高考试题中。如: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江阴浮远堂》2005年山东卷)试题要求分析“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的表现力。因为看不到想看的而心生怨恨,这是人之常情,但该句却描绘了一种特殊心态—

3、—抱怨无山遮挡视线。这是因为看到沦人敌人之手的大好河山却无力收复,只能更添悲愤之情。这样一来,作者就把山河破碎之感表达得更为曲折与深沉。三、读出变化近体诗的第三句或第三联往往在内容或写法上与前面有所变化。内容上,往往由前面的叙述或描写转为议论或抒情。如: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题竹石牧牛并引》2006年全国卷I)其中一题为:“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很明显这首诗可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描写画面内容;后两联为一层,对画面内容发表议论。如果第三句或第三联仍在写景,

4、那么在写法上往往会有所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表现有:高与低,动与静,远与近,形与声,虚与实,正面与侧面,等等。如: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凉州词(其一)》2006年天津卷)其中一题要求分析本诗所运用的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该题并不是在考查抽象的概念。所谓的“对比”“虚实”其实就是“变化”。第三句所写之景与前两句相比,一是所闻与所见的对比,二是虚与实的对比;前两句所写之景,又形成了高与低、动与静的对比。而这恰恰就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所在。四、读懂景物古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不是单纯孤立的,而是

5、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读景物,要善于读出景中之情。而景与情之间其关系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移情人景、触景生情、借景物反衬感情等。如: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东坡》2006年辽宁卷)其中一题为:“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通过分析可知,第一句是在写景,描绘了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创造了一种清净自然的幽雅氛围,表现了作者宁静的心情,为下面的抒情作了铺垫。五、读懂意象诗歌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借物所言之“志”为主观之“意

6、”。在诗歌中,很多景物往往用来表现特定的感情,这就是所谓的“意象”。如“菊花”常表坚强清高,“梧桐”常表凄凉冷清,“日暮”多表惆怅伤感等。如: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正宫•叨叨令》2006年浙江卷)其中有这样一题:“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通过分析可知,前四句中的主要意象有“流水”“青山”“白云”,而根据题中提示的意象特征,不难明确答案,前者为“流水”

7、,后者为“白云”。此外,一个意象在不同的诗词中也可以表示多种感情。如“登意象,既可表“怀远”,也可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赏析时一定要作具体分析,切不可生搬硬套。六、读懂典故古代诗歌中,常常有咏怀古人古事古迹的内容,也有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写法。这就要求师生在理解时切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借他人之酒杯,以浇自己之块垒”是这类诗歌的一个共同特点。理解时,应将古人古事与诗人的现实状况进行多角度的对比,以便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写到了周瑜,其实是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心情。想当年,周瑜年轻有为,建立了伟大的

8、功业,而自己华发早生,却功业未就,既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此外,周瑜能够建立功业,还得力于孙权的重用,而自己呢?在政治上却屡遭排挤打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