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及习俗变迁

物质生活及习俗变迁

ID:20610533

大小:1.32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14

物质生活及习俗变迁_第1页
物质生活及习俗变迁_第2页
物质生活及习俗变迁_第3页
物质生活及习俗变迁_第4页
物质生活及习俗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质生活及习俗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五单元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三维设计】1.知识与能力(1)识记:19世纪留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的序幕;1987年政府发动的菜篮子工程;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2)理解: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3)运用:从衣食住社会风俗方面归纳近现代中国人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并形成阶段性特征的认识。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分析图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步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重难点】重点:近代以来我国在社会生活和习俗领域的变化难点

2、: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一.知识梳理1.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⑴变化表现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袭传统。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连。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建厂、开店、办银行,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补充〗社会生活变迁主要发端于通商口岸的原因:A.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侵略,“西学东渐”的影响较早,也较为深入。B.历史上商品经济就比较繁荣,人民的思想比较开放,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比较小,封建统治较为薄弱。C.该地区成为人员混杂,流动性特别强。家族、宗族的血缘关系受到严重冲击,个性比较自由。(2)城

3、市社会生活状况的变化①衣着:A.“洋布”“洋装”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的生活中: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西装逐渐传入,服饰开始近代化。买办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穿西装者,留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的序幕B.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中山装、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民国时期流行,它们的出现说明中国文化根基深厚,在服装领域表现出对异族文化的兼收并蓄能力。C.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更是五花八门,西服、大衫、旗袍、学生装、欧洲风格的裙子同时盛行于大城市中。〖补充〗A.服饰是思想、文化的重要外在表现形式。服饰的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思想观念和社会风尚的变化。

4、人们衣着基本反映一国、地区的政治经济面貌。B.中山装: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服装。中山装上衣五个扣代表中国五大民族,袖口三个扣代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上衣四个兜代表东南西北全国的统一。C.中山装能长期流行,并成为中国男子的标准服装的原因:适应了政治需要;综合了中西服饰的优点,有鲜明的民族特色D.近代中国服饰的特征是土洋并存,中西合璧。E.中西服装并存体现出两种文化的激烈对抗、相互共存、相互交融过程。②饮食:A.传统饮食a中餐:南方饮食:米饭、海鲜;北方饮食:面食、肉类;满汉全席;中餐的八大菜系(鲁、苏、浙、闽、粤、湘、川、徽)

5、。饮食习惯具有强烈的民族传承性,也受着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影响。B.变化:西餐:西餐馆、面包房、咖啡馆的出现,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一些西餐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餐桌,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国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第18页共18页③居住:A.特点:a城市较显著,农村较迟缓b西化趋向明显,中西合璧成典型特征c居室建筑变化带动家具陈设变化B.变化:鸦片战争后西式住宅向中国传播,开始出现在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里弄是中西合璧的典型。④风俗习惯: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

6、革婚姻制度和婚丧礼俗A.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B.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C.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烦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社交礼仪和称呼由等级森严的规定演变为平等的西方的规范,历法和节日也发生巨大变化。〖补充〗如何理解剪辫子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由于清政府入关后强迫汉人改变发型,带有严重的民族压迫色彩;妇女缠足是在封建男权社会形成的畸形的审美标准,因此剪辫子、不缠足本身就是反封建斗争,就是进步的历史现象。(3)农村社会生活状

7、况:农村处于落后、封闭的状态,农民过着贫穷的生活。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补充〗农村各种习俗变化很小的原因:A.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的封闭、落后状态和保守的观念,使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少,交流少,而与外国的联系就几乎为零。B.长期以来形成的封建传统观念坚如磐石,严重束缚了中国农民的思想意识。2.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改革开放前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②20世纪50--70年代A.社会习俗: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B.物质生活:人们衣着朴素、食物比较简单,城市住房总体看比较拥挤,

8、物资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中国人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2)改革开放以来①物质生活:1987年,中国人民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服装颜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