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2017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ID:20613612

大小:6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4

2017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总结_第1页
2017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总结_第2页
2017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总结_第3页
2017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总结_第4页
2017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第一章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知识一、安全生产相关概念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①同一个单位、②500m以内、③等于过超过临界量。2、危险化学品分类:根据——------------------细化①爆炸品:②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③易燃液体④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⑤氧化剂⑥有毒品⑦放射物品⑧腐蚀品3、重大危险源——与“临界量”对比(500m以内,不同物质)A百分比+B百分比≥1时,即为重大危险源;存量/临界量注意:没有特殊说明在同一单元时或不能证明在同一单元时——不在同一单元;①计算所得;②特种设备:长输管道(200km+3

2、00mm)、工业管道、蒸汽锅炉(2.5Mpa+10t/h)、热水锅炉(出水120°)、压力容器(0.1mpa,中毒以上)、高瓦斯矿井;③危化品临界量:乙炔1t、氢、氯、硫化氢5t、氨10t、苯50t、汽油200t、甲苯、甲醇、乙醇500t、柴油5000t;4、重大事故隐患:危害、整改难度大,需要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才能排除事故隐患;(辨识依据:危险特性、数量)5、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危险程度、整改难易程度分析、治理方案;6、危险源VS事故隐患: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

3、二、危害因素辨识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GB/T13861-2009(重点)①人的不安全行为:指挥错误、误操作、监护有误、违章作业;②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理)设计缺陷、防护缺陷、标志缺陷、信号缺陷、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有害光照;(化学):爆照品、压缩气体、氧化剂、有毒品、粉尘;③管理因素:组织机构、责任制、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安全培训、安全投入;④环境因素:(作为补充)场地、照明、地滑、不适应;2、事故类别分类(按起因物分20类):——GB6441-1986(重点)①物体打击: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引发的物体打击;②车辆

4、伤害: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车辆停止发生的事故;③机械伤害:不包括: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④起重伤害:起重安装、检修、试验、作业中坠落引起的物体打击;⑤触电:雷击伤亡;——————————————(必写)⑥淹溺:包括高出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⑦高处坠落:高处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⑧坍塌:如脚手架、土方倒塌,不包括矿山冒顶片帮,车辆其中伤害、爆破引起的坍塌。⑨灼烫:不包括触电、火灾引起的。⑩中毒;11、其他爆炸:汽油爆炸、粉尘爆炸、纤维爆炸、混合物爆炸;(重要)12、火灾v写清楚爆炸类别:锅炉爆炸、容器爆

5、炸、瓦斯爆炸(甲烷)、火药爆炸;3、职业(病)健康危害因素分类——重点第一种分类:(可以得满分的回答)①粉尘类:各种尘②化学物质类:铅、苯、氯气、氨气、CO、硫化氢、甲醛、中毒③物理类:高/低温、高压、高湿、振动、噪声、高原、④职业性耳聋:噪声(机械、设备)⑤放射性物质类:辐射(焊接)⑥职业性眼病、⑦职业性皮肤病:(柴油)⑧职业性肿瘤、⑨生物;⑩职业中毒:液氨第二种分类:(回答的最简单,容易记忆)①化学因素:粉尘、有毒物质铅、苯、氯气、氨气、CO、硫化氢、甲醛、柴油;②物理因素:高/低温、高压、高湿、噪声、振动、辐射;三、危险有害因素控制基本知

6、识注意:问题如果安全措施(整改措施),应从“技术”、“管理”措施分类回答。1、安全技术措施(事故预防对策)——从“事故”或“隐患”的角度回答①消除、②预防、③减弱、④隔离、⑤连锁、⑥警告、⑦个体防护(顺序)1)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危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2)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风装置、接地(防触电)、防护罩防护网(机械)防明火防

7、静电(防爆防火);3)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5)联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联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6)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

8、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7)个体防护、避难和救援。2、安全管理措施:(结合案例内容-参考回答)1)建立或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