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促进全纳

构建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促进全纳

ID:20619934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4

构建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促进全纳_第1页
构建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促进全纳_第2页
构建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促进全纳_第3页
构建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促进全纳_第4页
构建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促进全纳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促进全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建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促进全纳探索和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目的、原则、宗旨、教学组织形式,将全纳教育理念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相融合,最终引导残疾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习惯。全纳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教育行动纲领》明确指出以全纳为导向的普通学校是反对歧视态度,强调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一种没有分类、排斥及歧视,注重集体合作,容纳所有有教育需求的学生,满足不同需求的教育新模式。随着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发展,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特殊教育的体育教育,是培养残疾学生终身体育的重要途径,

2、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特殊教育体育教学工作该如何发展,让残疾学生可以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人群,成为特殊教育学校研究改革的重要课题。但是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实施全纳教育,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对象,是身体素质差异极大的特殊人群,尤其是肢体残疾的特殊人群由于身体原因,体育教学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在随班就读过程中,得不到专业服务;教师专业能力不强,学校没有适应他们的体育设施,体育教师的能力不足无力照顾残疾儿童等造成许多随班“坐”读或随班就“混”的现象,影响残疾学生的教育公平。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体育教学是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基本途径。1.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体

3、育教学目的由于体育教学对象的特殊性,特殊体育教育肩负重要责任。要挖掘残疾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残疾学生的体质,促进残疾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良好的从事体育锻炼的态度与习惯,打下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基础,促进残疾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残疾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2.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体育教学宗旨在体育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质水平得到最大的提升及发展,构建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体育教学模式,最终让所有残疾学生都拥有适合他们的体育教学形式。3.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求,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与不同的授课方式,根据学生残疾情况和不同程

4、度,实施分班教学,在一些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实行个别教学。3.1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是为提升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基于这个目的,体育教学内容应在发展所有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还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3.2体育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全纳性。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的全纳性,实施体育教学分层教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即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水平、身体机能、运动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进行体质健康中和检测评估与评价,考虑学生的特殊需要与要求,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体育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所有学生才能顺利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行为习

5、惯。3.3营造和谐体育教学氛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学生相互协作,扫除残疾学生在运动参与与体育学习中的各种障碍,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对所有的学生多用激励性语言,运动无难事,没有人参与不了的运动等。4.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体育教学原则4.1平等性原则关注所有有健康需求的特殊人群,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所有的学生创造公平平等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机会。通过调整教学资源、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安排等,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参与体育教学活动,达到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目的。4.2主体性原则在全纳教育环境下,体育活动中加强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鼓

6、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设计以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为主,放手培养、正确引导,技能锻炼与培养体育兴趣相辅,最终形成学生终身体育的目标。4.3个别性原则在全纳教育环境下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通过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教师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体育兴趣、健康状况,在搞好全纳教育的前提下,面向整体、照顾差异,通过班级授课,分组学习、个别教学,对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全纳教育,整体控制体育教学。4.4.发展性原则在全纳教育理念的体育教学课堂,学生的残疾类别、残疾程度、运动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学生的发展。但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

7、应关注不同水平的学生,更新教育观念,坚信残疾学生发展的必要性,不管残疾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发育水平、心理障碍、技能迟滞发函等因素,通过积极的引领作用,减少消除排斥,采用特殊的运动形式和锻炼方法,使他们的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5.落实全纳性评价标准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标准应以绝对性评价标准、个体化评价标准、相对性评价标准相结合的全纳性评价标准为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考虑学生在体能、技能、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