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僧教育研究

民国时期僧教育研究

ID:20635057

大小:17.28 MB

页数:307页

时间:2018-10-14

民国时期僧教育研究_第1页
民国时期僧教育研究_第2页
民国时期僧教育研究_第3页
民国时期僧教育研究_第4页
民国时期僧教育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国时期僧教育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导论宗教是人类历史上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对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近代中国激烈转型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宗教都要随之进行自我更新才能继续生存下去,且“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这些古老民族的宗教论理精神"会“对于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①。作为中国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也面临同样的挑战。只有培养一批跟得上时代步伐、如同“西方民族经过宗教改革以后所形成的’’,“对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的新教徒式@的僧伽团体,佛教在近代才有重兴之希望,才能发挥正面的推动作用。因此,僧教育是近代佛教改革的关键所在,本课题即是以此为

2、切入点的。一、本选题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及现实关照性(一)理论意义近代以来,风云突起,社会剧变,封建专制制度崩塌,民主共和制度勃兴,旧学古道蜕变,西学新潮浪涌,东西方文化不断进行较量、冲突、融合、嬗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地位遭到了巨大冲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之一的佛教自然也在所难免。有清以来,儒学大盛,汉宋并立,佛教式微。晚清以降,佛教尽管作为“潜流’’有驳驳然复兴之势,但基本囿于居士林中,而僧界寺院颓蔽,淄衣蒙昧,宗风不振。佛教有所谓佛法僧之“三宝",佛之尊与法之弘,悉有赖于僧。故欲使佛教之振衰起弱,必自培僧始。迄入民国,加强僧教育仍然是佛教

3、界需要面对的首要课题。因此,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民国时期的僧教育,不仅有利于考察传统佛教文化在新旧中西之学急剧冲合的近现代历史上创造性的实现时代转型的程度,而且同样便于以此为基点来深化对传统文化在近现代中国的基因元素、历史命运与基本路向等问题的认识,这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与以史为鉴来建设现代新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二)学术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大宗,向来备受关注。尽管海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传统佛教文化史的论著汗牛充栋,对于民国时期的佛教文化研。马克斯·韦伯著,丁晓、陈维纲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三联书店

4、,1992年版,“中译本前言”第1页。。马克斯·韦伯著,丁晓、陈维纲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版,。中译本前言”第l页。l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佛教素称难治,故相对于民国史的其他研究领域而言,民国佛教文化史的研究仍显薄弱。具体而言,本文的写作在以下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1、从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研究角度看:目前海内外已有的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论著中,系统论述佛教近代化转型的较少,中国近现代佛教史研究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薄弱环节,其中专门研究近现代出家寺院僧人问题的论著更是罕见。因此,

5、本文的写作可以加强这一薄弱环节的研究力度,丰富完善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及人物史的研究体系。’2、从中国佛教史的研究角度看:相对于中国古代佛教史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中国近现代佛教史的研究实在显得单薄,其中民国佛教史的研究更是淡漠。与之相应的是,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寺院和僧众的研究成果颇多,而对中国近现代寺院和僧众的研究却很寂寥。中国近现代史上特别是民国时期寺院所处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文化氛围以及僧众的社会来源、衣钵系统、知识结构、传教方式等与古代相比都发生了深刻变异,这对整个佛教系统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影响,与全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互动效应。因此,从教育

6、史的角度来研究民国时期的寺院僧众,本应是中国近现代佛教文化史的题中应有之义,那么该选题的写作也就可以为弥补中国佛教史研究的缺陷而提供有益资助。另外,这对整个中国近现代宗教文化史体系的研究也有一定的裨益。3、从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研究角度看:在中国近现代史学术领域中,教育史的研究虽然较为发达,但所关注的大都是现实社会中以书院与科举为核心的传统教育体制的解构崩溃和以西式学堂为主体的新式教育体系的生发壮盛,而对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出家僧人的自我教育及社会教育问题几乎视而不见。佛教三宝之一的“僧宝”,既是出家人和佛教丛林文化的传承者,也是现世人和社会文化的担当者

7、,这个群体在民国教育史上自该受到应有的关注。因此,本选题的研究,可以拓展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研究领域,完善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学术结构,提高学术界对宗教界人士教育状况的关注程度。(三)现实关照性佛教既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当代中国五大合法宗教之一,是一个佛、法、僧三位一体的特殊社会实体。它不仅具有众多的教徒和庞大的教团,而且拥有众多的寺院作为一体化的活动场所,同时还享有共同的经济基础

8、、共同的行为规范、共同的生活样式、共同的价值取向与共同的精神信仰。当代中国的佛教徒仍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存在,一般佛教信众虽照例不予统计,但出家人员也为数不少。目前中国就有佛

9、教寺院1.3万余座,出家僧尼约20万人。“宗教无小事’’。严格执行按照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与法规,“积极引导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