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择中十大误区

职业选择中十大误区

ID:20648016

大小:136.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0-14

职业选择中十大误区_第1页
职业选择中十大误区_第2页
职业选择中十大误区_第3页
职业选择中十大误区_第4页
职业选择中十大误区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选择中十大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职业选择中的十大误区2009-09-02你觉得你了解职业选择的一切吗?很多人认为他们选择职业的办法是对的,但结果却总是选择了一个不满意的职业。以下是职业选择中的十个认识误区,帮你做出明智的决定。1选择职业很容易事实上,职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你得花时间。职业规划有很多步骤,包括了解你自己,并了解你想从事的职业,以便作出明智的选择。2职业顾问会告诉我应该选哪个职业职业顾问(或职业生涯发展专家)无法告诉你哪个职业对你来说最好。他们只能提供指导你、为你选择职业。3爱好不能用来谋生谁说的?选择职业时,最完美的决定是选一个跟你业余爱好相关的职业,此外,人们通常更擅于做与自己兴趣相关的事,尽管大

2、部分技能没有经过正式培训。4我应该从“热门职业”里选择我的职业每一年(尤其是重大年份,比如每个十年的开始),你都会看到成千上万的文章书籍列举“专家”预测的“热门职业”。看看“热门”清单里有没有吸引你的职业,这倒也无妨,但千万不要用这个清单指导你的选择。很多当前的热门职业,过几年就不再热门了。此外,选择职业的时候,你应当考虑到你的兴趣、价值观和技能。因为一个有发展前景的职业,并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职业。5只要能赚钱的工作,就能让我快乐虽然薪水很重要,但选择职业时,你却不能只考虑这个因素。无数的调查指出,高薪工作不是必然让人舒适。对大多数人来说,喜欢工作内容才是更重要的。不过在衡量一个工作时

3、,还是应该比较一下薪水。6一旦选择了某个职业,我就要一辈子从事它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你出于一些原因对你的职业不满意,你仍然可以换工作,或换一个好公司。很多人一生中都会换几次职业。7如果我换职业,我的技能就没用了你的技能是你的财富。你可以在新工作里运用它们,尽管运用的方式可能不同,但它们绝对不会浪费。8如果我的好朋友(亲戚、邻居)在这个领域工作得很快乐,我也可以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对某个人有用的东西,对别人不一定起作用——即便两人有很多共同点。如果你对别人转变就业观念,清楚就业障碍2009-09-02时至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快速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以前“天之骄子”的辉煌

4、已经不再,大学生除了要承担交费上大学的心理落差外,还要承担来自就业的心理压力。传统的“国家统分”已改革为“在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和改革的指导下,经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落实就业单位。”大学四年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不再是“银行存款、旱涝保收”,而仅仅成为一种风险投资的筹码。面对新的形势,大学生必须及早转变观念,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利用好大学四年美好的时光,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转变就业观念,适应新的形势 大学生要步入社会,必须及早转变就业观念,以便较快地融入社会。近几年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择业中的就业目标仍然过高,脱离实际,但是也有迹象表明,大学生在择业

5、时越来越看重发展空间,越来越认识到长远利益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 1.就业目标过高,求职计划易脱离实际。就业目标包括大学生对就业的行业、地区、薪酬等方面的期望与要求。近几年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在就业时容易把目标定的过高,具体求职计划易脱离实际。调查表明:现在大学生普遍趋向于外企、政府机关、垄断性质的暴利行业;趋向于待遇好、条件好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且月薪的期望普遍高于单位实际的支付水平。这种脱离实际的就业目标,无疑会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挫折感。大学生应根据就业形势,及时调整就业心态,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性,抱着积极而又务实的心态,从低层做起,慢慢积累经验,进而逐步提升。 2.择业价值观

6、趋于理性,更看重发展空间。九十年代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一致看重的五项内容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收入高、能提供进一步受教育的机会。这和八十年代的调查结果大相径庭,八十年代的毕业生就业更看中声望地位等因素。近几年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发展空间”,这说明大学生们已经能从更长远的角度出发,来考虑个人的职业生涯道路。二、努力提高素质,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谈及实力与机遇的关系时,余世维先生曾幽默地提到:“有实力而无机遇,那是命不好;而有机遇却没实力,只能是‘活该’了。”择业是学生们迈向社会后遇到的第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

7、机会,应该好好准备并把握住它。 近几年对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在对“大学生最缺乏的素质”这个问题的看法上,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认识有着明显的差距。具体来说,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是外语、管理能力、计算机运用,而在同一个问题上,用人单位却普遍认为大学生缺乏的是“实干精神”、“综合素质”、“人际沟通”。大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用人单位却不这样认为;而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应具备的素质却被大学生忽视了,这说明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社会是脱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