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定额6581065

灌溉定额6581065

ID:20679537

大小:35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14

灌溉定额6581065_第1页
灌溉定额6581065_第2页
灌溉定额6581065_第3页
灌溉定额6581065_第4页
灌溉定额6581065_第5页
资源描述:

《灌溉定额658106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4.2灌溉制度设计4.2.2**灌区4.4.2.1现状区内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合多种作物生长。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蚕豆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油菜为主,在坝子间及山脚地带均有经济果林种植。**乡耕地面积为3.08万亩。现状复种指数为173.19%,其中水稻57.95%,旱作物115.24%,保证灌溉程度76.9%,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5。4.4.2.2灌溉制度区内水资源蕴藏量大,但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可控水量有限,作物需水量要结合丰产灌水经验,在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把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与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作为近期解决灌区供需水矛盾的主要对策。项目

2、区内高程、气候、光热条件、作物种类和劳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当,本着求大同,舍小异的原则,采用典型年设计的方法,推求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万亩综合供水过程线及设计灌水率。(1)水稻灌溉制度水稻灌溉制度采用设计典型年法,根据**市气象站,并在**气象站所有的资料基础上查补了木家桥水文站、鹤庆水文站、来远桥水文站从1958年至2003年共45年的降雨资料,按灌区主要作物水稻的主灌溉期5~7月份历年降雨排频计算,选择降雨频率与灌溉设计保证率相同或相近的年份为设计代表年,并考虑降雨分配对作物最不利情况。设计典型年经频率分析,采用与设计保证率(P=75%)对应的1983年。设

3、计稻田的灌溉制度,育秧期和大田生育期的田间耗水量平衡原理,扣除有效降雨推求灌溉用水量,采用列表法计算,泡田期用水量根据调查综合拟定。①生育期划分及适宜水层水稻属主要作物之一,项目区属亚热带,只能种一季水稻。根据水稻生理特点,全生育期划分为7个阶段,即:育秧期、移栽返青期、分蘖期、拔节园杆期、孕育期、灌浆期、黄熟期。育秧期历时56天,第二至第七阶段统称大田生育期,历时123天,各生育期天数及适宜水层深等特征参数,详见表4—1。表4—1灌区水稻各生育期特征参数表生育阶段时间(日/月)天数水层上限(mm)水层下限(mm)育秧期21/3—5/35不灌水不灌水24/3—

4、30/3515031/3—14/415301014/4—5/5215020返青期6/5—25/5205020分蘖期26/5—24/6206010拔节期25/6—29/7208035孕育期30/7—18/82010040灌浆期19/8—7/9207520黄熟期8/9—27/920湿润湿润育秧泡田20/3—22/33插秧泡田1/5—10/510②用水定额拟定根据土壤调查资料,本区主要为壤土,参考云南省其它地区资料,拟定泡田定额为135m3/亩,泡田时间为10天。水稻生育期逐日水量采用下述平衡方程式计算。h1+(p-d)+m-e=h2e=e蒸+e渗e蒸=a*e0式中

5、:h1—前—天末的田面水层深;h2—当天末的田面水层深;p—当天降雨量;d—当天排水量;m—当天灌水量;e—水稻某生育阶段日平均耗水量;e蒸—某生育期内水稻田间需水量;e0—同时期内水面蒸发量;需水系数,采用洱源中型灌区内士登灌溉试验站资料;e渗—稻田渗漏强度,按当地土壤类型,参照《农田水利学》之稻田渗漏强度查算。水稻灌溉定额采用下式计算。W=W1+W2+W3式中:W—水稻灌溉定额;W1—泡田定额;W2—育秧期用水量;W3—大田生育期灌溉定额。经计算水稻育秧期用水量304m3/亩,该地区秧田与大田之比为1:7,故每亩大田负担小秧水、泡田水43.4m3,经计算水

6、稻灌水定额386.5m3/亩,水稻灌溉定额为小秧水、泡田水、灌水定额之和,即:135+43.4+386.5=564.90m3/亩水稻灌溉制度计算成果详见表4—2。(2)旱作物灌溉制度区内主要旱作物有小麦、蚕豆、玉米、蔬菜,旱作物灌溉制度主要通过调查多年的丰产经验,经综合分析拟定。作物灌溉制度见表4—3。4.4.2.3万亩综合供水过程与设计灌水率根据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及各水平年的种植结构,推求设计灌水率、各水平年的万亩综合灌溉定额及供水过程线。设计灌水率主要用来推算灌溉渠系的工程规模,考虑到项目区虽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可控水量不足,但是项目区水资源丰富,可通过水

7、利工程增加可控水量,彻底扭转缺水局面,届时项目区经济发展不再受可控水量的制约,可以实现全面有效灌溉。灌水率是渠道推流的依据,灌区灌水延续时间(T)10天,以此计算各种作物的灌水率,分时段各迭加,即为万亩综合灌水率,经计算得项目区内农田灌溉的灌水率q=0.75m3/s·万亩,以此作为确定区内农田灌溉渠系规模的基本参数。灌水率图见下图:由于各水平年作物种植结构不同,相应的万亩综合定额及供水过程线亦不同。经计算万亩综合灌溉定额2005年为563.66万m3/万亩。万亩综合供水过程线计算及成果,详见表4—4。表4—2水稻灌溉制度计算成果表单位:m3/亩生育期 21/3

8、-5/5育秧期间56天育秧泡田3天 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