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ID:20680496

大小:1.07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14

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_第1页
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_第2页
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_第3页
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_第4页
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严重缺水区缺水区供需基本平衡或有余区济南属于。严重缺水区1.推进水利产业化1.1确立水利的基础产业地位在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上,水利部门要加强旱灾发生规律的研究,查清水资源数量、质量、时空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制订近期和远景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1.2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体系根据不同的产业和用途,合理确定水价,建立用水和超额累进收费制度,逐步实行分质供水,优质优价,使水价体现国家水利产业政策并得到合理的成本补偿,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价机制。2.加强水管理2.1完善《水法》制定出各地水域纳污能量核定,提出限制排

2、污总量,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水资源保护协调机制。确定的水资源优先配置原则,合理确定水资源配置次序,确保当地经济秩序稳定,社会全面发展。2.2多部门协作水资源的保护并非某个相关部门自己的事,这是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3.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施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可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加强,实践证明,建立节水型社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3.1农业用水改变灌溉方式:改变作物品种: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大水漫灌、自流灌溉种植耐旱、耗水少的作物喷灌、滴灌

3、改变灌溉方式: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改变作物品种:改变灌溉方式:大水漫灌、自流灌溉喷灌、滴灌改变作物品种:改变灌溉方式:大水漫灌、自流灌溉喷灌、滴灌改变作物品种:改变灌溉方式:大水漫灌、自流灌溉喷灌、滴灌改变作物品种:改变灌溉方式:大水漫灌、自流灌溉喷灌、滴灌改变作物品种:改变灌溉方式:大水漫灌、自流灌溉种植耐旱、耗水少的作物喷灌、滴灌改变作物品种:改变灌溉方式:大水漫灌、自流灌溉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种植耐旱、耗水少的作物喷灌、滴灌改变作物品种:改变灌溉方式:大水漫灌、自流灌溉大水漫灌喷灌滴灌3.2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污水处理,达标排放3.3家庭用水一水多用推广

4、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4.依托高新技术在节水型社会中,重视节水技术研究,不断提高工业企业节水水平,重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1发展水处理技术4.2开发空中水资源4.3淡化海水4.1发展水处理技术城市污水是一种水量稳定、供给可靠的潜在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水污染的蔓延趋势,通过将其处理回用,并用于工业冷却、农业灌溉、绿化等方面。这既减少了污水的外排量、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又可以有效地利用和节约淡水资源,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中水回用中水,即对一次用水经处理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再生水资源,是国际公认的第二水源。将中水处

5、理设施与在建生活小区、校区、饭店等统一规划,建设规模适度的中水处理厂,将中水用于冲厕、洗车、绿化等,可节约城市用水总量的40%。4.2开发空中水资源专家建议,国家应把开发空中水资源作为一项战略决策,组织全国气象、科技、水利、高校、国防、农业、电信等方面的专家形成合力,着力于云雾成雨条件机制及微物理学过程的研究,探索我国水汽分布、运行、转化规律;建立空中水资源探测与预报系统;建立云层临水界状态位置与时间数学模型;选择并研制廉价、高效催化剂;设计与应用喷洒装备;测定增雨效果并确立评估系统等。4.3淡化海水如果说调海水至内陆缺水地区解决其水问题不太现实的话,那么在有能源、电力和资金

6、的沿海城市建立海水淡化厂,缓解沿海城市的淡水危机是可行的。充分利用占水储量96.5%的海水,对于解决淡水资源紧缺是势在必行。世界上通用的两大海水淡化技术是蒸馏和反向渗透。沿海地区海水资源丰富,将海水用于设备冷却、原料洗涤、消烟除尘、生活饮用等方面,这部分水量替代大量的淡水资源量,亦能提高水资源的可再生性。5.人与洪水协调共处要从无序、无节制的与洪水斗争转变为有序、可持续的与洪水协调共处。要从以建立防洪工程体系为主的战略转变为在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全面防洪减灾工作体系,达到人与洪水协调共处。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条件下要大力兴修水利、拦洪蓄水,加强对水体的保护,水土保持工作,

7、对水资源要合理分配使用。6.保证生态环境用水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在水资源配置中,要从不重视生态环境用水转变为保障生态环境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和保障社会经济用水。保障生态环境需水,有助于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维持,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基础。参考文献1.刘广陆,王海峰,潘丰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条件及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45-482.纪志国,孙庆艳.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研究[J].资源与环境,2010:1373.王忠福.我国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