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例castleman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11例castleman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ID:20684128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4

11例castleman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_第1页
11例castleman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_第2页
11例castleman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_第3页
11例castleman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11例castleman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1例Castleman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刘秋琳黄韵红吴涛胡云飞(贵州省肿瘤医院贵州贵阳550001)【摘要】目的:分析Castleman病(Castlemandisease,C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至今收治的11例CD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10例局灶性CD(LCD)中9例手术完全切除可获治愈,1例不能完全切除放疗后达PR。1例多中心性CD(MCD),3周期CHOPE方案化疗后疗效评价为PR,目前治疗中。结论:LCD预后好,可治愈。MCD预后差。【关键词】Castleman病;临床特点;治

2、疗【中图分类号】R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048-02Castleman病(Castlemandisease,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介于良恶性之间的淋巴增殖性疾病,因其表现为巨大的淋巴结肿大,血管和滤泡增生,因此CD也被称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症、血管瘤性淋巴样错构瘤。目前CD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文献报道,它与慢性抗原刺激、病毒感染或药物引起的反应性淋巴结组织异常增生有关[1]。根据淋巴结受累范围,临床上将其分为局灶性CD(LCD)和多中心性CD(MCD)o病理组织学上分为透明血管型(HV)、浆细

3、胞型(PC)和混合型(Mix)。该病临床上较少见,现将我院2011年至今收治的11例CD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例患者中7例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发病年龄14〜65岁,中位年龄43岁。所有病例均经过病理学确诊。1.2首发症状、侵犯部位及实验室检查首发症状表现为7例为颈部包块,2例为腰背部疼痛,1例为腹部包块,1例为腹痛。病程5天〜20+年不等。6例侵犯颈部淋巴结,1例侵犯纵膈淋巴结,3例侵犯腹膜后淋巴结,1例同时侵犯颈部及腹膜后淋巴结。实验室检查示低蛋白血症2例,肝功能异常2例,贫血2例,血小板升高1例。仅2例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其中1例示

4、骨髓增生低下,未见肿瘤细胞浸润,另一例骨髓无异常。11例患者乳酸脱氢酶均正常。1.3病理及分型2例经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9例术后病理确诊,其中浆细胞型3例(占27%),透明血管型8例(占73%)。根据《血液病及疗效标准》提出的CD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分型,LCD10例,MCD1例。1例MCD侵犯部位为颈部及腹膜后淋巴结。1.4治疗方法10例LCD中9例行手术治疗,均完整切除肿块。术前诊断为淋巴瘤4例,胃肠间质瘤2例,混合瘤1例,淋巴结炎1例,表皮样囊肿1例,神经源性肿瘤1例,胸骨后甲状腺1例。上述9例患者术后未治疗,建议定期复查。1例颈部行淋巴结活检的LCD给予放疗,放射野

5、为右颈部肿人淋巴结及右颈部淋巴引流区,DT:42Gy/20f,放疗后病情稳定,疗效评价为PR。1例MCD给予CHOPE方案化疗3周期,化疗后出现IV度骨髓抑制及口腔炎、口唇疱疹,疗效评价为PR,0前尚在治疗中。1.结果9例术后未治疗LCD随访2.5〜38个月病情稳定,无进展及复发。1例单纯放疗LCD随访时间为3个月,0前病情稳定。1例MCD0前治疗中。2.讨论Castleman病临床上较少见,近年来研究发现,人类疱疹病毒-8(HHV-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白介素-6(IL-6)过度分泌及免疫紊乱大多与MCD发病相关。查阅国外相关文献,见CD病合并天疱疮、

6、HIV感染、POEMS综合征(多发性神经病变、脏器肿大、内分泌异常、M蛋白增高、皮肤改变)、血液病、淋巴瘤等的报道[2-3]。本组病例中查HIV均为阴性,所有患者均未行HHV-8检测。该组病例中虽有贫血、低蛋白血症、肝功能异常表现,但多为LCD,考虑与原发病无明显相关性。MCD患者常伴有全身症状,有多器官、多系统、多部位受累表现,实验室检查提示贫血、血小板减少、高免疫球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等[1】。该组1例MCD患者仅表现为轻度肝功能异常。该组病例病程最长达204■年,最短5天,中位病程吋间为7个月,提示该病发展大部分表现为惰性过程。11例患者中10例LCD(占全组91

7、%),1例MCD(占全组9%)。PC型占3例(占27%),HV型8例(占73%)。侵犯颈部淋巴结多见(7例,占64%),其次为腹膜后(3例,占27%)、纵膈(1例,占9%),与国内外报道发生于纵膈最多见不符合[4】,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CD的治疗应根据病理分型进行选择。对LCD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不论病理类型如何,其治愈率几乎是100%。但对于一些病灶不能完全切除或冇手术禁忌的患者,可单纯放疗或联合放疗[1】。该组病例中1例右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的LCD患者,给予放疗后疗效评价为PR。对MCD的治疗,至今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临床上以化疗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