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心悟与心育

心学、心悟与心育

ID:20698073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5

心学、心悟与心育_第1页
心学、心悟与心育_第2页
心学、心悟与心育_第3页
资源描述:

《心学、心悟与心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心学、心悟与心育姚国明(浙江省余姚中学)王阳明是明朝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阳明心学大致由三个方面的理论所构成即“心即理”、“良知与致良知”、“知行合一”,这三个方面的理论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阳明心学的有机整体。面对阳明“心学”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固守在原有的模式和条框中,而应该借鉴阳明心学的启示,在顶层设计上做足文章,以全新的理念指导新课改的推进,使思想政治课以新的姿态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挥洒思想政治课的独特魅力。思考一:抱持信念,在感悟生活中追求思想政治课的“良知”“心即理”的“心”,王阳明后来又将它称为“良知”。“良知”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本心”,只有“良

2、知”的表现与实现才是我们生命所应有的本来面貌。所谓“致良知”,就是要在充分意识到自己本有“良知”的前提之下,把“良知”充分地实现出来。通过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意识活动、语言表达和行为实践,把“良知”贯彻到我们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就人的发展而言,我们更要关注精神层面的健康和发展,让精神来引领社会和人生的方向,“良知”学说在这方面显示出它独特的现实价值和意义。我们的思想政治课该如何发挥精神引领的功能呢?“良知和致良知”理论和阳明先生一生潜心于“心学”的心路历程对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的发挥有何启发呢?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

3、径。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是正确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和科学的价值取向定位。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因素,努力建立一种“价值引导,自主构建”的价值观引导模式。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丰富,取材鲜活接地气,在编排上设置了讨论、辩论、点评等许多环节。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让学生参与实践,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通过“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从而发挥德育功能的最高境界。以《生活与哲学》教材为例,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可以进行大胆的处理,充分地把教材中隐含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有时一堂好课不但使学生受益匪浅,也使与会教师记忆深刻。记得有一

4、次观摩过的一节公开课“价值与价值观”。价值观的知识比较深奥,常规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效果不甚理想。授课教师匠心独具地精选了发生在温州动车事故的资料,牢牢把握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学科特点,把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有机结合起来。生活逻辑从“灾难发生,生命消逝”到“温情涌动,生命救援”,进而探讨“生命及其价值”,可谓层层递进,渐入高潮。相对应于生活逻辑,知识逻辑从“价值(物的价值)”到“人的价值”,再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二者交相辉映。同时利用副板书清晰地展示一系列问题,以“生命”为线索,引起学生的共鸣。运用课堂讨论等形式,深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树立奉献意识。从“生命价值”的高度谈

5、论价值观,加强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引人深思。这节课的亮点还在于非常注重文本解读和知识迁移,从动车事故的教训中警示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看待高铁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渗透并深化了党的指导思想,画龙点睛,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了一次深刻的洗礼。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一堂课下来,学生在生活场景中感受、感悟、感动,并且感而“动”之,情感因素中的正能量发挥出来了,思想觉悟上“心系国家、关心他人”的境界得到了提升。哲学的智慧在这堂课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在潜移

6、默化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了,这就是我们的政治课应该努力探寻的“良知”。思考二:遥望远方,探寻思想政治课“知行合一“的新路在“致良知”的实践活动中,要真正做到各项活动都合乎“良知”,就必须要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最早建立的观点,也是他最后坚持的观点,可以说是贯穿于他一生的根本思想之一。“知”的意思,既指“知识”,也指“良知”。在“知识”的意义上,他强调任何知识的获得,作为一个过程,必然同时是一个“行”也即是实践的过程。在“良知”的意义上,他更强调“良知”必须由人的实践活动来表达与体现,所以“致良知”的展开形式,就是“知行合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有浓厚的生活味道,引领

7、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人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如何上出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味道?如何在参与实践中感受政治课的“高大上”的品格?这是对所有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一大挑战。我们必须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寻找教学素材和教学灵感,可以精选地方经济、政治、文化资源,也可以以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作为背景,采用探究、辩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形式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枯燥的理论空间,在生活课堂里扮演好重要角色,经历参与、感知、质疑、提升的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