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wageningen大学关於蝴蝶兰的研究

荷兰wageningen大学关於蝴蝶兰的研究

ID:20698522

大小: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5

荷兰wageningen大学关於蝴蝶兰的研究_第1页
荷兰wageningen大学关於蝴蝶兰的研究_第2页
荷兰wageningen大学关於蝴蝶兰的研究_第3页
荷兰wageningen大学关於蝴蝶兰的研究_第4页
荷兰wageningen大学关於蝴蝶兰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荷兰wageningen大学关於蝴蝶兰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荷蘭Wageningen大學關於蝴蝶蘭的研究中興大學生物系統工程研究室陳加忠  荷蘭蘭花卉產業中的蝴蝶蘭已成為盆花作物產值排名第一的作物。荷蘭農業研究重鎮Wageningen大學自2004年也開始加入蝴蝶蘭研究之行列。只是這些研究結果受到產業保護的限制,並未對外正式發表。在2010之後,有些研究結果已經陸續公佈。這些研究結果係以荷蘭文發行。因此以下這些相關資料則是先轉譯成英文,再整理成為中文報告。一、低溫對於蝴蝶蘭栽培影響在一份2006年美國學者(Blanchard與Runkle)的報告,顯示有兩個品種在低夜溫(29℃/23℃日/夜溫)與(29℃/17℃日/夜溫)情況下可以維持營養生長。此篇

2、研究即是探討在荷蘭的環境能否採取低夜溫栽培以節省能源。試驗設計是以三種日夜溫度(29/23℃,29/17℃與28/28℃)進行八種品種之栽培試驗。A、長梗、無分叉品種:Boston,Bristol,與LennestadtB、最初無分叉,而逐漸分叉品種:Chalkdust與LiverpoolC、抽梗後迅速分叉品種:Precious,Firefly,Vivaldi典型的試驗結果如下: 1.Boston品種:28/28℃不來梗。29/23℃,有36%來梗。29/17℃,有63%來梗。 2.Bristol品種:28/28℃不來梗。29/21℃,有36%來梗。29/17℃,有58%來梗。 對葉面積之比

3、較,28/28℃之葉面積最大,29/23次之,29/19℃最小。將已抽出之花梗去除重新進行催梗作業,原來採用低夜溫栽培對花梗之數目有不利影響。以28/28℃栽培的花梗數目為100%,29/23℃花梗數目為95%,29/19℃花梗數目為92%。此研究結論顯示並非所有品種都能在29/23℃,29/19℃5環境下不抽梗。有些品種在前24週以低溫栽培可以不來梗,有些品種(Liverpool,Chalkdust,Firefly,Precious,Vivaldli)在低夜溫栽培後4週即開始抽梗。在前24週進行低夜溫栽培可節省8%能源。一、光週期與施用二氧化碳對蝴蝶蘭之影響此研究之目的在於考量蝴蝶蘭需要長

4、時期栽培,因此是一種高度耗能的產業。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此研究計劃探討兩種技術:1.施用高濃度二氧化碳,2.改變光週期。希望藉由此技術以提升蝴蝶蘭二氧化碳固定率。進行此種研究之基本假設在於蝴蝶蘭是CAM作物,在夜間吸收二氧化碳以蘋果酸的型式貯存於體內。白日被取出以進行光合作用。因此在此研究中假設蝴蝶蘭夜間二氧化碳的吸收是二氧化碳利用最佳化的關鍵。在明期,如果體內蘋果酸使用完畢,光能量也無法促成光合作用,因此明期與暗期可以加以縮短,可以避免體內蘋果酸用完之狀況。適當的施加二氧化碳與減短光週期可以促進蝴蝶蘭生長快速。  此研究共有四種處理:光期為6/6小時與12/12小時,二氧化碳濃度為350pp

5、m與1000ppm。共有四個品種,栽培時間48週,試驗記錄其營養生長狀態與開花品質。  試驗結果顯示6/6小時光週期環境下栽培的蝴蝶蘭,與12/12小時光週期之樣本比較,其葉面積、乾物重、乾物質生長率等生長指標短光週期皆不如長光週期。此結果之解釋是太短的光週期影響了蘋果酸的合成,因此降低光合作用速率。  施用二氧化碳(1000ppm)對營養生長無影響,但是對於生殖生長則有影響,可以促使花梗直徑增大。在生殖時期增加二氧化碳濃度,花梗之整齊率增加15%,花朵數目可增加1-2朵,但是對於分叉數目無影響。施用二氧化碳的效果又因品種而異。例如Brussels此品種,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對於營養生長與開花

6、性狀均無影響。二、光量對於蝴蝶蘭栽培此研究的結論為蝴蝶蘭自二吋苗換盆至四吋苗,在數週之後逐漸增加光量,並且逐漸增加相對濕度,可以使得生產週期減少3-6週。5比較荷蘭與亞洲的蝴蝶蘭栽培方式,荷蘭研究人員發現在荷蘭以28℃的恆溫進行栽培可避免蝴蝶蘭在未成熟階段而提早抽梗。溫度變化太劇烈容易增加病蟲害感染,因此恆溫栽培又可避免此問題。在東南亞地區,蝴蝶蘭的栽培採用更高光量,光環境中白日時期更穩定,溫度與相對濕度變化都比荷蘭穩定。  為加速蝴蝶蘭生長,此研究以四個品種進行試驗,2個品種生長快速,2個品種生長緩慢。環境因子包括溫度,光量與相對濕度。  研究時間自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結果顯示

7、在生長時期給予更多光量,在開花時期得到更多花梗與分叉。生長時期可以縮短3-6週。對於快速生長的品種,栽培初期光累積量為5mol/day,後期為6mol/day。將溫度自28℃提高至31℃可減短栽培時期。但是以能源成考量,並不合乎經濟效益。相對濕度的最佳範圍為60%~80%RH。一、相對濕度與蝴蝶蘭栽培之病害蝴蝶蘭的褐斑病在相對濕度90%RH以上傳播快速,引起嚴重的栽培問題。此種病害之病徵是在葉片上出現黑色、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