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ID:20704162

大小:61.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15

急危重症护理学_第1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_第2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_第3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_第4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急危重症护理学总论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护理学概述急危重症护理学(EmergencyandCriticalCareNursing)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其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第一节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与适于急诊医学及危重症医学同步建立和成长起来的,在我国它经历了急诊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等名称上的不断演变,涵义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目前主要研究包括急诊和急危重症护理领域的理论、知识及

2、技术,已成为护理学科的一个重要专业。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现代急危重症护理学可追朔到19世纪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年代的急救护理实践。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前线的英国伤病员死亡率高达42%以上,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战地救护,使死亡率下降到2%,这充分说明了护理工作在抢救危重伤病员中的重要作用。在救护伤病员的过程中,南丁格尔还首次阐述了在医院手术室旁设立术后患者恢复病房的优点。此后随着急诊和危重症医学实践日益受到重视,急救护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了危重症护理的雏形。192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建立了神经外科术后病

3、房。1927年,第一个早产婴儿监护中心在芝加哥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建立了休克病房,以救护在战争中受伤或接受了手术治疗的伤员。二战以后护士短缺,迫使人们将术后患者集中在术后恢复病房救治,明显的救治效果使得到1960年几乎每所美国医院都建立了术后恢复病房。危重症护理真正得到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北欧发生了脊谢灰质炎大流行,许多患者因呼吸肌麻痹不能自主呼吸,而将其集中辅以“铁肺”治疗,配合相应的特殊护理技术,效果良好,堪称是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呼吸衰竭患者的“监护病房”。此后,各大医院开始建立类似的监护单元。美国巴尔的摩德莫医院麻醉科医

4、生PeterSafar也建立了一个专业性的监护单位,并正式命名为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到60年代末,大部分美国医院至少有一个ICUo此时,随着电子仪器设备的发展,急救护理也进入了有抢救设备配合的新阶段。心电示波、电除颤器、人工呼吸机、血液透析机的应用,使急救护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得到相应发展。70年代中期,在国际红十字会参与下,在西德召开了医疗会议,提出了急救事业国际化、国际互助和标准化的方针,要求急救车装备必要的仪器,国际上统一紧急呼救电话号碍及交流急救经验等。可以说,急危重症护理起源于19世纪中期,但作为一门独立

5、的学科,急危重症护理学是随着急诊医学和危重症医学的建立,于近30年才真正发展起来的。1970年美国危重症医学会组建;1972年美国医学会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医学科学中的第23个专业学科;1983年危重症医学成为美国医学界一门最新的学科。到20世纪90年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得到了迅速发展,研究拓展至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症救治、灾害医学等多项内容。这些都预示着急诊医学和危重症医学作为边缘或跨学科专业的强大生命力。与之相呼应,急危重症护理学也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美国急论护士、危重病护士学会相继成立,在培

6、训急诊护士(emergencynurse)和危重症护士(criticalcarenurse)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这些护士活跃在医院内外包括急诊科、各类重症监护病房、心导管室、术后恢复室,甚至是社区、门诊手术中心等岗位。、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实践早期,并没有专门的急诊、急救和危重症护理学概念,急诊只是医院的一个部门。直到1980~1983年卫生部先后颁发了“加强城市急救工作”、“城市医院急诊室建立”的文件后,北京、上海等地才相继成立了急诊室、急诊科和急救中心,促进了急诊医学与急诊护理学的发展,开始了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初级

7、阶段。同期,我国危重症护理也只是将危重患者集中在靠近护士站的病房或急救室,以便于护士密切观察与护理;将外科手术后患者先送到术后复苏室,清醒后再转入病房。直到20世纪80年代,各地才相继成立专科或综合监护病房。北京协和医院在1982年设立了第一张ICU病床,1984年正式成立了作为独立专科的综合性ICU。1989年,卫生部将医院建立急诊科和ICU作为医院等级评定的条件之一,明确了急诊和危重症医学在医院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随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目前,各级医院已普遍设立了急诊科或急救科,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开通“绿色生命通道”,以

8、急救中心及急救站为主体的院前急救网络也已成立,试图以较短的反应时间,提供优质院前急救服务。全国各城市普遍设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