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旗金厂沟梁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敖汉旗金厂沟梁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ID:20718960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5

敖汉旗金厂沟梁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_第1页
敖汉旗金厂沟梁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_第2页
敖汉旗金厂沟梁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_第3页
敖汉旗金厂沟梁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_第4页
敖汉旗金厂沟梁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敖汉旗金厂沟梁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敖汉旗金厂沟梁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摘要:金厂沟梁金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东段的一个Ⅲ级隆起-努鲁儿虎隆起上,为含金蚀变岩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两种矿化类型,且以前者为主,文章阐述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关键词: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找矿方向    1矿山概况  金厂沟梁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金厂沟梁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6′19″—120°17′04",北纬41°58′10”—41°59′00"。矿区西北距赤峰市158千米,距敖汉旗首府所在地新惠镇75千米,交通较方便。  金厂沟梁金矿采矿历史最

2、早始于1836年,继后有断续民采活动。1957~1990年地质部门在金厂沟梁金矿西矿区共探获CD级矿石量217.78万吨,金金属量28005.45千克。1989~1993年金厂沟梁金矿开始自主探矿,提交勘探报告四份,累计查明CD级矿石量27.94万吨,金金属量3763千克。  2区域地质背景  金厂沟梁金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东段的一个Ⅲ级隆起-努鲁儿虎隆起上。努鲁儿虎隆起总体上为一由背斜组成的基底隆起构造断块,南北分别受赤峰~开源(F1)和北票~承德(F2)深大断裂带的控制,向西被受控于新华夏断裂(F3)的老哈河凹陷所隔断。背斜的两翼分布有

3、中太古界变质片麻岩为主的地层,沿其轴部为以海西~燕山期的一系列中~酸性侵入杂岩体为主所组成的构造岩浆带。该隆起带分布的主要矿产有金、铁、铜、铅、锌,在其两翼各自形成了相互对称的两个金矿带,金厂沟梁金矿床即是分布于北翼金矿带上的一个大型金矿床。  3矿区地质  金厂沟梁金矿为位于金厂沟梁一二道沟矿田西北部的一个大型金矿床。在矿区7平方公里范围内主要分布为中太古界建平群小塔子沟组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及角闪岩等深变质岩系,构成隆起的基底。中生代上侏罗系--下白垩系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形成断陷盆地,叠置

4、于基底岩层之上。第四系冲积、洪积物分布于河床、沟谷及阶地之上,最大厚度达20余米。本区片麻岩为一单斜层,局部可见小型紧闭褶曲,岩层节理裂隙发育。片麻理走向近东西,南倾为主,倾角60~90°。地层含金丰度值3~50ppb,平均9.29ppb;鋯石等时线年龄25.4亿年。  矿田南部有西台子印支期斑状中粗粒花岗岩,为郝杖子金矿床的含矿围岩,黑云母K-Ar法年龄187.8Ma,错石U-Tn-Ph法年龄196.23Ma。金厂沟梁矿区南侧见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东西向展布,K-Ar法年龄127.9Ma,岩体北部边缘及接触带见铜矿化;矿区东南对面沟复式岩体外部相为中

5、细粒花岗闪长岩,钾长石K-At法年龄126.3Ma,错石U-Tn-Pb法年龄125.51Ma;内部相为花岗闪长斑岩,全岩K-AY法年龄121.5Ma,属于燕山晚期产物。该岩体与金厂沟梁金矿形成于一个统一的空间内,金厂沟梁金矿田内的一系列矿化及矿脉以该复式岩体为中心分布,距离不超过3公里,并构成明显的水平分带,岩体内及外边缘为细脉浸染状铜矿化,并在岩体北侧片麻岩接触带上矿化增强局部形成铜矿体。岩体之外0~3公里是放射状分布的脉状金矿组成的外环带,这种空间上的规律性分布形式是岩体与成矿相互联系的最直观反映。  4矿床地质特征  在金厂沟梁矿区总面积7平

6、方公里范围内,已发现70余条金矿脉,以北东向头道沟正断层为界将矿区分割为东、西两个矿区。断层西侧称金厂沟梁金矿西矿区,面积3.26平方千米,已发现矿脉37条,为金厂沟梁矿区的主体部分;东侧称东矿区,面积3.74平方公里,已发现矿脉33条,地质勘查程度和开发程度相对滞后一步。  西矿区工业矿脉最为密集,以集群型式密集分布,经探明具有工业价值的矿脉37条,累计查明资源储量(金属量)36907公斤,达到了大型矿床规模。矿区内的主要工业矿脉有15、35、26、15-4、15-3、57-1、36、39、56、8号脉10条,总资源储量为26711公斤,占累计查

7、明资源储量的72%。单脉一般长300~600米,平均厚度0.24~0.64米,延深400~700米不等。  矿脉严格受北西向和南北向断裂或裂隙控制,具有走向上稳定和向下延深较大的特点。多数为形态简单、薄而陡的脉状,贯通构造的矿脉为富硫化物的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蚀变岩和断续分布的石英脉,矿脉与围岩有清楚的分界。随构造的变化经常出现分枝复合、膨胀收缩、舒缓波状弯曲,尖灭再现、尖灭侧现等形态变化。而矿脉分枝复合是金富集最佳位置。按矿脉的组合形式分分支脉型、单脉型及复合脉型三种:分支型矿脉以26号脉为典型,主脉延长千米,其两侧有若干条支脉,支脉与主脉夹角10

8、—30度,一般长数十至数百米,并能构成独立的工业矿体。  单脉型矿脉有15、35等矿脉,一般属形态简单的脉状矿体,沿走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