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初一《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ID:20765624

大小:2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5

初一《最后一课》同步练习_第1页
初一《最后一课》同步练习_第2页
初一《最后一课》同步练习_第3页
初一《最后一课》同步练习_第4页
初一《最后一课》同步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一《最后一课》同步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一《最后一课》同步练习初一《最后一课》同步练习初一《最后一课》同步练习初一《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1、辨字组词。  哽  赚   踱   郝  梗  嫌   跺   赫  2、摘录填表。平日上课最后一课气氛学生老师    此题主要是让我们体会小说中对比手法的作用。因为“平日上课”与“最后一课”对比,才使少不更事的小弗朗士翻然醒悟,才引起老师和镇上的人们强烈的震动和对最后一课的无限珍惜。  初识小说小说不管篇幅的长短如何,都要具备三个方面的因素:精彩的故事、形象的人物、鲜活的环境。请你结合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1、题目是“最后一课”,如果按照小弗朗士从上学到放学的

2、经过,可以把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上学路上  上课之前  课堂学习  放学情景  2、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最后一课”,那么,是谁在上课,谁在听课呢?与这一事件有关的还有哪些人物呢?  形象的人物  主要人物:上课的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课的学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要人物  路上遇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出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鲜活的环境  3、“最后一课”是在什么环境下进行的?  镇子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  教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指导]  1、小说里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不像故事里的人物是类型化的。  2、小说事件发生的地方一般都是生活中具体的现实场景,不像故事的地点可以是“从前有座山”。  小说的整体感知,必须把情节、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结合起来,以达到弄清全文主题的目的。  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课文写__被__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____的事件。  2、试列举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关键语句。  A、从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______________

4、___  B、从害怕老师到敬爱老师_________________  C、从少不更事到热爱祖国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面句子是从哪方面来描写韩麦尔先生的。  、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

5、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你能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吗?  1、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2、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3、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4、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1、如果把“放学”改为由“韩麦尔先生”的语气叙述,那么你的体会将有什么不同?  2、比较研究:课文以小弗朗士的口气叙述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  一、1、略 2、略  二、1、1段――6段、

6、7段――10段、11段――23段、24段――末段  2、主要人物:上课的老师是韩麦尔先生;听课的学生是小弗朗士;次要人物:路上遇到的是普鲁士兵、铁匠华希特及徒弟;课堂上出现的是郝叟老头儿、从前的镇长、邮递员等;镇子上:镇公所的布告牌前;教室外: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三、1、法国阿尔萨斯、洛林;普鲁士侵略者;德语  2、A、“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  B、“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

7、么高大……”;  C、“啊,那些坏家伙……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四、  1、因为布告牌已公布学校要改教德语;  2、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文字是民族的标志,所以学生会自然地产生联想;  3、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习德语的愚蠢;  4、主要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