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重在理解诗句

鉴赏诗歌重在理解诗句

ID:20778163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6

鉴赏诗歌重在理解诗句_第1页
鉴赏诗歌重在理解诗句_第2页
鉴赏诗歌重在理解诗句_第3页
鉴赏诗歌重在理解诗句_第4页
鉴赏诗歌重在理解诗句_第5页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重在理解诗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鉴赏诗歌重在理解诗句张珍华    诗歌鉴赏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它始终伴随着诗中形象的感受和内心情感的反映,同时还要用理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评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理解诗句,把握形象,领会意境,探究技巧,品味语言。我们可以看出鉴赏诗歌重在理解诗句。那么,我们如何去理解诗句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一、读懂标题    1.有些标题能反映这首诗的大意。如《商山早行》,告诉我们这首诗的内容是在商山这个地方,主人公早早地出发远行。《观祈雨》《题李凝幽居》,我们也可看出这首诗的大意,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标题大致体会到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2.鉴赏诗歌重在理解诗句张珍华    诗歌鉴赏

2、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它始终伴随着诗中形象的感受和内心情感的反映,同时还要用理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评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理解诗句,把握形象,领会意境,探究技巧,品味语言。我们可以看出鉴赏诗歌重在理解诗句。那么,我们如何去理解诗句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一、读懂标题    1.有些标题能反映这首诗的大意。如《商山早行》,告诉我们这首诗的内容是在商山这个地方,主人公早早地出发远行。《观祈雨》《题李凝幽居》,我们也可看出这首诗的大意,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标题大致体会到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2.有些标题可以告诉你这首诗抒情的范围。如《出塞》,我们就可知道它要反映边塞生活,抒发的

3、是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或是思念家乡的愁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我们根据“怀古”一词就可了解到本诗要伤今、喻今、讽今。《蜀相》标题中的“蜀相”实际上已经告诉我们这是写诸葛亮,但主旨是借古人来写自己。    二、读好作者    读作者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诗歌。也就是我们要知人论世,把握诗作的风格。我们读作者可以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对人生的态度,他的风格入手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譬如李白,他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风格是清新飘逸,他的诗作部分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如《望庐山瀑布》,更多表达的是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这些都可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譬如我们

4、从杜甫的诗就可联想到安史之乱造成百姓流离失所,这些对帮助我们理解诗歌是有益的。    三、读懂诗句    诗句本身是我们读的重点。但是我们知道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概括的,而古诗的要求又是较严的,怎么办呢?    我们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去分析。    1.把握词义    古诗是用文言写成,要想正确理解诗意,须注意词义的把握。古诗诗句的词义我们应注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古今异义。    如《暮江吟》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就是一个典型的古今异义词,我们还可联想到《贾生》一诗中“可怜夜半虚前席”的“可怜”,那就同于我们今天的用法。    一词多义。 

5、   《孔雀东南飞》中的“适”字意义较多,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始适还家门”中的“适”就可作“出嫁”讲,而“处分适兄意”中的“适”就只能当作“适合”讲,“适得府君书”中的“适”是“刚刚”的意思。因此需要我们认真地把握。    词类活用。    在古诗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在其他诗中我们也可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词的双关义。    在李商隐的《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丝”谐音双关“思”,是说我的情思像春蚕吐丝那样,一直到死才可完结。    刘禹锡的《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字不就是双关吗?  

6、  2.把握句式。    古诗词由于格律的需要,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我们试着来分析一下: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我们分析得出是宾语前置,应该是“应笑我多情”。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分析得出是主谓倒装,应该是“杏花雨沾衣欲湿,杨柳风吹面不寒。”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们一看就可知道诗中“爱的是晚枫林”。    上面的分析,可以看作是倒装句的代表,那么,省略句在诗中也是较多的。请看下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省略介词“于”。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省略采撷的宾语“此物——红

7、豆”。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省略谓语动词“远离”“深居”。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省略关联词“虽然……但是……”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省略的形式很多,可以是主语、谓语、宾语、中心语、介词,也可是关联词,那么我们在读诗句的时候,就需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那样才会更好地理解诗句。    此外,古诗还常常采用一些名词叠加的方式来构成诗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