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大气专题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大气专题

ID:20781230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6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大气专题_第1页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大气专题_第2页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大气专题_第3页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大气专题_第4页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大气专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大气专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大气专题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着;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

2、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大气专题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着;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

3、--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

4、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

6、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

7、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  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北撇南捺”)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

8、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