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借条格式范本范文

个人借条格式范本范文

ID:20791498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6

个人借条格式范本范文_第1页
个人借条格式范本范文_第2页
个人借条格式范本范文_第3页
个人借条格式范本范文_第4页
个人借条格式范本范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个人借条格式范本范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个人借条格式范本范文  个人借条格式范本范文  一、借条  今借到__人民币__元整(年利息__%),年月日前还清本息。  特立此据为凭。  借款人:(签字)  身份证号码:  年月个人借条格式范本范文  个人借条格式范本范文  一、借条  今借到__人民币__元整(年利息__%),年月日前还清本息。  特立此据为凭。  借款人:(签字)  身份证号码:  年月个人借条格式范本范文  个人借条格式范本范文  一、借条  今借到__人民币__元整(年利息__%),年月日前还清本息。  特立此据为凭。  借款人:(签字)  身份证号码:  年月日  二、借条

2、陷阱案例:  1.是己借款,非己写条。  王某向张某借款10000元。在张某要求王某书写借条时,王某称到外面找纸和笔写借条,离开现场,不久返回,将借条交给张,张看借条数额无误,便将10000元交给王。后张向王索款时,王不认帐。  张无奈起诉法院,经法院委托有关部门鉴定笔迹,确认借条不是王所写。故法院驳回了张的诉讼请求。后该案经张某申诉到检察机关要求抗诉,人民检察院在审查后,认为有必要由公安机关侦查。后经侦查,王承认借款属实,借条是其找别人仿照自己笔迹所写。  2.利用歧义。  里某借武某50000元,为武某出具借条一份。两个月后里某归还5000元,遂要求

3、武某把原借条撕毁,其重新为武某出具借条一份:“里某借武某现金50000元,现还欠款5000元”。这里的“还”字既可以理解为“归还”,又可以解释为“尚欠”。  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谁主张,谁举证”,武某不能举出其他证据证实里某仍欠其45000元,因而其权利不会得到保护。  3.以收代借。  李某向孙某借款7000元,为孙某出具条据一张:“收条,今收到孙某7000元”。孙某在向法院起诉后,李某在答辩时称,为孙某所打收条是孙某欠其7000元,由于孙给其写的借据丢失,因此为孙某搭写收条。类似的还有,“凭条,今收到某某元”。  4.财物不分。  郑某给钱某

4、代销芝麻油,在出具借据时,郑某写道:今欠钱某芝麻油毛重800元。这种偷“斤”  换元的做法,使价值相差10倍有余。  5.自书借条。  丁某向周某借款12000元,周某自己将借条写好,丁某看借款金额无误,遂在借条上签了名字。  周某持丁某所签名欠条起诉丁某归还借款120000元。丁某欲辩无言。后查明,周某在12000后面留了适当空隙,在丁某签名后便在后加了“0”。  6.两用借条。  刘某向陈某借款18000元。出具借据一张:“借到现金18000元,刘某”。  刘某归还该款,陈某以借据丢失为由,为刘某出具收条一份。第三人许某持刘某借条起诉要求偿还1800

5、0元。  7.写条不写息。  李某与孙某商量借款10000元,约定利息为年息2%。在出具借据时李某写到:今借到孙某现金10000元。孙某考虑双方都是熟人,也没有坚持要求把利息写到借据上。  孙某以李某出具的借条起诉要求还本付息,人民法院审理后以《合同法》第211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视为不支付利息”的规定,驳回了孙某关于利息的诉讼请求。  深圳律师:黄华(12年律师经验)  律师咨询:132,4296,6417(免费)  执业律所:广东蛇口律师事务所(中国首家律所)  律所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创业路海王大厦A座14层第二篇

6、:个人借条格式范本1100字  个人借条格式范本  一、借条  今借到__人民币__元整(年利息__%),年月日前还清本息。  特立此据为凭。  借款人:(签字)  身份证号码:  年月日  二、借条陷阱案例:  1.是己借款,非己写条。  王某向张某借款10000元。在张某要求王某书写借条时,王某称到外面找纸和笔写借条,离开现场,不久返回,将借条交给张,张看借条数额无误,便将10000元交给王。后张向王索款时,王不认帐。  张无奈起诉法院,经法院委托有关部门鉴定笔迹,确认借条不是王所写。故法院驳回了张的诉讼请求。后该案经张某申诉到检察机关要求抗诉,人民

7、检察院在审查后,认为有必要由公安机关侦查。后经侦查,王承认借款属实,借条是其找别人仿照自己笔迹所写。  2.利用歧义。  里某借武某50000元,为武某出具借条一份。两个月后里某归还5000元,遂要求武某把原借条撕毁,其重新为武某出具借条一份:“里某借武某现金50000元,现还欠款5000元”。这里的“还”字既可以理解为“归还”,又可以解释为“尚欠”。  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谁主张,谁举证”,武某不能举出其他证据证实里某仍欠其45000元,因而其权利不会得到保护。  3.以收代借。  李某向孙某借款7000元,为孙某出具条据一张:“收条,今收到孙

8、某7000元”。孙某在向法院起诉后,李某在答辩时称,为孙某所打收条是孙某欠其7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