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敦煌420窟隋代壁画的艺术风格.doc

浅析敦煌420窟隋代壁画的艺术风格.doc

ID:20793167

大小:2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6

浅析敦煌420窟隋代壁画的艺术风格.doc_第1页
浅析敦煌420窟隋代壁画的艺术风格.doc_第2页
浅析敦煌420窟隋代壁画的艺术风格.doc_第3页
浅析敦煌420窟隋代壁画的艺术风格.doc_第4页
浅析敦煌420窟隋代壁画的艺术风格.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敦煌420窟隋代壁画的艺术风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析敦煌420窟隋代壁画的艺术风格  摘要:隋代敦煌石窟艺术具有上承北朝,下启盛唐,包前孕后的过渡性质。在几天的敦煌艺术考察中,笔者认为420窟的隋代壁画很具有典型性。文章从壁画的内容、表现方法、(密体的表现方法)空间构成、藻井图案几方面来分析和阐述420窟隋代壁画的风格特点和她所带来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敦煌石窟艺术;密体;疏体;空间构成   Abstract:TheSuiDynastyDunhuangrockcavearthasthedeckNorthernDynasty,getsdownopensthegloriousageofTangpoetry,afterbeforet

2、hepackage,ispregnantthetransitionnature.Inseveralday-longDunhuangartinspection,theauthorthoughtthat420holestheSuiDynastymuralshavethetypicalnatureverymuch.Articlefrommuralcontent,performancemethod.Thespatialconstitution,thecaissonceilingdesignandtheaspectanalyzeandelaborated420holeSuiDynastymur

3、al’sstylecharacteristicandshebringsestheticfeeling.   Keywords:dunhuangrockcaveart;densebody;sparsebody;spatialconstitution      带着对历史文明的久仰和中国古老文化的向往和渴望,我们踏上了敦煌艺术考察之旅,映着深秋的晚霞,踏着古道大漠,耳畔传来了久远的“叮当,叮当”的驼铃声,我们仿佛踏着先人的足迹,回到了当年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富庶,呼吸到了敦煌艺术的神秘、深邃、博大、浑厚的艺术气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莫高窟就像旷漠中的一粒金子,灼灼发光……敦煌是世界

4、四大文化体系(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古代伊朗)交融之地,为中国和世界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提供了认识中国中古社会的一个标本。在它的全盛期,融汇了东西方各种异彩纷呈的文化,显示了那个时代中国人雍容的气度、开阔的胸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敦煌,不仅展示出过去的一段气度恢宏、绚丽多彩的历史,也昭示着我们民族光辉的未来。罗振玉、王国维于1909年最早开始对敦煌文献的介绍和研究。陈寅恪最早提出“敦煌学”的概念。王重民、向达等在中国处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战争时期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收集流散海外的敦煌资料。李丁陇、张大千、常书鸿等一批美术家从1938年开始,先后赴敦煌临摹研究壁画。敦煌艺术灿烂

5、辉煌,是集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宝库,其壁画艺术蔚为大观,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壁画45000m2,其内容涉及古代社会的艺术、历史、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科技等领域,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这里笔者从420窟隋代壁画的内容、表现方法,空间构成、藻井图案4方面入手对她的艺术风格以及她给我们带来的审美感受进行分析和探讨。当然只是触及皮毛,也是对前人之见的认识和理解。   1从内容上看   隋代敦煌石窟艺术具有上承北朝,下启盛唐,包前孕后的性质。隋代壁画无论从篇幅还是内容来看,都大大超

6、过了前代。其内容除了前期已有的佛像画、本生故事画、佛教故事画等以外,还增加了大量的经变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画日益减少,到了隋晚期,本生画已经消失,经变画日益增多且流行甚广。隋代经变画除去图解抽象的教义,还包含着一些故事情节的描绘,画面结构也适应新的内容创造出新的形式。这类经变画到唐代就发展衍变为中国式的大型经变。隋代的经变画有“净土经变”、“法华经变”、“维摩诘经变”等数种,但这些经变画大多在表现形式上还不太完备,如420窟的法华经变,仍然沿用早期故事画的形式,在窟顶以长卷形式绘出。“维摩诘经变”在隋代石窟中经常出现,画面均较小,构图亦较简单。“问疾品”均以维摩诘与文殊师利为

7、主体人物,很自然地形成左右对称的结构,因而多数绘于正龛门的两侧。420窟的“维摩诘经变”具有代表性,佛龛两侧上部画维摩经变图,其中,北侧画维摩诘坐一座殿堂中央,手持麈尾,凭几而坐,正和佛龛南侧的文殊菩萨辩经说法,文殊菩萨倚坐在殿堂的莲花台上,举手论道,姿态从容,四众列座聆听,气氛肃然,殿堂之后有苍翠的林木,前面有碧波荡漾的水池,池中红莲绽开,鸳鸯戏水,孔雀展翅,还有萱草和忍冬点缀在这一优美的环境中。到了唐代,“维摩诘经变”在艺术上由隋代的基础上发展到了高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