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火罐疗法

平衡火罐疗法

ID:20809394

大小:118.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15

平衡火罐疗法_第1页
平衡火罐疗法_第2页
平衡火罐疗法_第3页
平衡火罐疗法_第4页
平衡火罐疗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平衡火罐疗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衡火罐疗法火罐《五十二病伤》角法治疮疾是最早的记录;由《肘后方》(葛洪)角罐(发展到)-铜罐-玻璃罐-竹罐-电温罐-磁罐-负压罐等由古代的单一到现在的多种形式的罐疗技术了。一、定义平衡火罐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基础(阴阳学说,脏腑学说,五行,经络学说等);以现代医学的神经反射为治疗途径,以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为治疗核心;以不同的火罐手法为治疗手段的非药物的自然疗法。最佳治疗原则:疗效好,痛苦小,无副作用,见效快,成本低第一章二、平衡火罐的来源和发展在火罐疗法的基础上,1984~1985起用于临床,手法由三种

2、发展到十余种,治疗的病种也日渐增多,已成为脱离了针法,灸法的一种独立疗法。火罐《五十二病伤》角法治疮疾是最早的记录;由《肘后方》(葛洪)角罐(发展到)-铜罐-玻璃罐-竹罐-电温罐-磁罐-负压罐等由古代的单一到现在的多种形式的罐疗技术了。第一章平衡火罐疗法的作用原理和机理临床作用西医认为:火罐具有活血化淤(外伤)扩张血管,调整末梢神经,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机能,消炎抑菌,退热止痛等。中医认为:火罐有温经散寒,舒经活血,祛风除湿,清热泻火,行气通络等不同功效。第二章平衡火罐疗法的作用原理和机理作用机理局部作用(穴位或神

3、经) 两种刺激共同对局部作用:温热及机械作用a)机械刺激 通过罐口对局部神经,背腧等进行牵拉,熨刮,挤压,弹拨 刺激毛细血管扩张、组织间隙自溶、组织胺类物质释放、增加机体反应、自我调节(器官组织)自我修复。b)温热刺激的形成和作用 来源:手的温度;火罐体内部的热量 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末梢神经的调节第二章平衡火罐疗法的作用原理和机理全身作用 机械和温热双重作用于局部的毛细血管,末梢神经,主要是脊神经根,周围肌组织等?脊髓或大脑皮层?CNS兴奋?转变为良性信息?传递到需治疗的各器官组织第二章平衡火罐

4、疗法的作用原理和机理平衡火罐的治疗特点1)操作简便,易于普及2)无损伤,患者易接受3)疗效显著4)无副作用5)既治病又防病(此点最重要)第二章平衡火罐疗法的作用原理和机理取位原则:(绝大部分治疗在背部)1)取中为主:躯体为主,四肢为辅2)胸,腹,盆腔的器官的治疗,以背,腰,骶为主;前病以取后背为主(脊神经后根-华佗夹脊穴,膀胱经)3)据疾病的发病阶段取位:急性病或慢性病急发,取健侧;反之,慢性病或急性病的恢复期,取患侧。第二章平衡火罐疗法的作用原理和机理补泻原则:1)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如摩罐时的方向2)顺经络

5、为补,逆经络或垂直为泻3)清还为补,重疾为泻第二章留罐操作:5种大小不同大小的罐(常用3#,4#和5#罐),用闪火法将火罐留于局部并保持一定时间。预热火罐,调整负压大小注意事项:①不同的年龄,性别,部位负压不同部位:颈部,留罐5分钟、大椎双侧肩关节,膻中留罐10分钟、其他部位15分钟②留罐排列:密排法:罐体间距小于4厘米、疏排法:罐体间距大于7厘米临床应用:主要对风,寒,湿等所致的背,腰,骶,四肢及关节疼痛的患者;温经散寒,舒筋去湿。留罐的皮肤颜色诊断:黑紫:寒症绛红:热,内热较多水泡;湿浊桔皮样:浊重片状紫点:外

6、伤皱,灰白:气血虚补白点:淤症第三章手法操作闪罐a)操作:在留罐的基础上进行,为“留-拔-留”的循环手法;沿着神经或膀胱经,从患者背部由左上-左下-中上-中下-右上-右下的顺序进行,拔罐时要快,突然,有爆发力,发出大声响。注意事项:①负压大(取决于闪火速度)②要连续,(连贯)临床应用:①开始手法,还用于体弱,年老,发病长,恢复期等②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第三章手法操作摇罐操作:在留罐的基础上和缓摇动,负压中偏大,多方向摇动注意事项:负压中等,用力和缓,均匀临床应用:以补法形式出现,对体弱多病,重病恢复期的患者常用,舒筋

7、活血,行经通络的作用,同时还具备调和营卫,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第三章手法操作摩罐操作:涂润滑剂,以平衡穴位或腧穴为中心,做环旋运动,称为摩罐注意事项:①负压不宜过大②润滑剂要涂匀③有力要均匀,动作要节律临床应用:腹部疾患,以消化道为主,对胃脘痛,食积胀满等有良好治疗效果,具有和中理气,活血化淤,扩张血管,调节末梢神经功效。多用于腹部,以神阙为例,在负压的情况下,做顺逆时针摩动,上下;背部以背腧为主。第三章手法操作抖罐操作:垂直神经或经络方向快速抖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注意事项:频率要求120/分,空心握罐,手腕

8、灵活;泻法,快;负压,中度偏小。临床应用:此法为典型的泻法,常用于实热型疾病,具有清热泻火,活血化淤等功效。部位:腰,背,骶,上肢正中神经,下肢坐骨神经。第三章手法操作擦罐操作手法:沿神经或经络走行直线双向擦罐。注意事项:对肌肉发达,体胖者双向擦罐,刺激用补法,温热柔和临床应用:温经通络,行气活血,常治疗内脏虚损,气血失常等病,,用于弱老,大病恢复。第三章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