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必修3第5章第3节教学设计(文新明)

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必修3第5章第3节教学设计(文新明)

ID:20831164

大小:54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6

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必修3第5章第3节教学设计(文新明)_第1页
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必修3第5章第3节教学设计(文新明)_第2页
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必修3第5章第3节教学设计(文新明)_第3页
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必修3第5章第3节教学设计(文新明)_第4页
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必修3第5章第3节教学设计(文新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必修3第5章第3节教学设计(文新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高2015级2017-2018学年上期生物第11周教学设计(文新明)课题第29讲《种群的特作和数量变化》一轮复习课时4-5考点、知识点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学习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3、说明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4、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5、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6、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重、难点 1、种群的特征;2、样方法的选择和确定;3、尝试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学习环节和内容学生

2、活动建议教师活动建议调整记录考点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强调:自然区域、同种生物、全部个体2、种群的数量特征:项目定义特点或意义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②不同物种,种群密度;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的比率 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完成自主知识梳理看PPT老师重点讲授、点拨关键8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①类型:②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种群中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3、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①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③

3、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4、种群的空间特征做命题角度1、2解题方法技巧分析引导老师归纳要点8(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2)类型:均匀分布、、。5、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样方法:①适用对象:、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密度的调查。②过程:确定调查对象→取样→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③取样的方法:和;取样的关键:。(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生物:。②密度估算公式:疑难辨析:(1)统计图(2)曲线图(3)柱形图看书理解复习资料“题后归纳”习老师归纳易错易混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

4、题思路和方法8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种群密度调查的注意事项:(1)样方法的注意事项①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②取样原则及方法: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样方数量不宜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呈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1)和等距取样法(如图2)。(2)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

5、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因为动物被捕获并标记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则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可能偏大。巩固训练、对接高考: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1.“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比较: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阅读理解“深化思维”分析“名师支招”8曲线模型形成条件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增长率保持不变越来越小有无K值无K值,持续增长有K值,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2.两种增长方式的增长速率的比较下图中甲表示的是增长中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乙表示的是增长中的种群增长速

6、率变化。由乙图可知,在种群数量为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在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3.两个经典曲线分析(1)甲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或。体谅“规范答题”。落实易错清零完成课时作业本巩固练点播“技法演练”8(2)乙图表示一个种群的K值不是的,可以使原来的环境容纳量(K2)变成新的环境容纳量(K1)的是(填数字)。①过度放牧对某种牧草种群的影响 ②硬化地面、管理好粮食对鼠种群的影响 ③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对鱼种群的影响 ④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影响 ⑤引进某种害虫的天敌对害虫种群的影响思维建模:“S”型曲线的解读和分析方法:三图对比分析解读:(1)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

7、数量增长较快,当种群数量为K/2时,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2)t1~t2,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3)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归纳提升: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项目灭鼠、灭蝗等捕鱼、森林砍伐等K/2(最大增长速率)灭鼠后,鼠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这时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