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病的诊断课件

真菌病的诊断课件

ID:20853854

大小:3.04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8-10-17

真菌病的诊断课件_第1页
真菌病的诊断课件_第2页
真菌病的诊断课件_第3页
真菌病的诊断课件_第4页
真菌病的诊断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真菌病的诊断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真菌性传染病真菌是一种真核细胞微生物。大多为多细胞,由丝状体和孢子组成。真菌种类繁多,有10余万种,大多对人体无害,有的甚至有益,但有些真菌能引起人类、畜禽和鱼类疾病,其中一些霉菌还产生毒素,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感染犬的主要真菌有:引起皮肤真菌病(癣):小孢子菌属犬小孢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发)毛癣菌;浅在和深部真菌病的芽生菌、球孢菌、隐球菌、孢子丝菌、白色念珠菌、组织胞浆菌、曲霉菌。真菌的形态丝状真菌长出菌丝,菌丝延伸分支,有的菌丝上长出孢子,菌丝和孢子的形态是鉴别真菌的重要标志。sporehypha抵抗力真菌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的环境中能生存3-

2、4年。煮沸1小时才能杀死,一般消毒药不能杀死真菌。2-5%氢氧化钠溶液、3%甲醛溶液可以用于消毒。真菌对干燥、阳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有较强的抵抗力。对常用于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均不敏感;灰黄霉素、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克霉唑(抗真菌1号)等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真菌病的诊断真菌病的诊断,主要检查菌丝或孢子以作出诊断。1.显微镜检查可作抹片或湿标本片检查。抹片检查组织、体液、脓汁以及离心沉淀材料等,均可做成抹片,以姬姆萨染色法等染色,检查真菌细胞、菌丝、孢子等结构。湿标本片检查于材料上滴加10%-20%氢氧化钾溶液处理使其透明清晰,加盖玻片,微热处理后检查。真菌病的诊断2.分离培养

3、及特性观察将病料接种于沙堡葡萄糖琼脂或血液琼脂,分别培养于室温及37℃,培养后逐日观察。真菌一般生长较慢,往往需培养数日甚至数周。可于培养基中加入适量抗生素,一般每毫升培养基加20-1001U青霉素和40-200ug链霉素。菌落:菌丝顶端延长,旁侧分支,相互交错成团,形成菌丝体,称为霉菌的菌落。真菌病的诊断3.变态反应诊断有些真菌病,例如组织胞菌引致淋巴管炎,可用变态反应进行诊断。4.真菌毒素检测在真菌毒素中毒性疾病,应对可疑饲料进行真菌毒素检查。可用免疫学检测或提取后用薄层层析、气相液相色谱分析等。真菌病的防治1.保持动物环境干燥和体表清洁2.注意饲料贮藏饲料应注意干燥保存,霉变

4、饲料应废弃。3.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提高畜禽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4.药物治疗抗真菌药物如灰黄霉素等可对症选用。真菌感染主要是一些外源性真菌感染,可引起皮肤、皮下和全身性真菌感染。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由一些内源性真菌引起的,如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这些真菌的致病性不强,只有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发生。发生真菌感染后引起的疾病情况是多样的。一、皮肤真菌病也叫犬猫的皮癣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人畜共患病。病情顽固,可以造成交叉感染。能够引起皮肤真菌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犬小孢子菌、石膏状小孢子菌、须毛癣菌。随着犬猫等伴侣动物数量的增加,它们的皮肤真菌病给人类的公共健康事业带来

5、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因此,犬猫皮肤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兽医临床上也显得更加重要。临床诊断常在患病犬的面部、耳朵、四肢、趾爪和躯干等部位发病。典型的皮肤病变为被毛脱落,呈圆形迅速向四周扩展。皮肤病变除呈圆形外,还有呈椭圆形、无规则的或弥漫状。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发)毛癣菌的慢性感染,有时会出现大面积皮肤损伤,感染皮肤表面伴有鳞屑或呈红斑状隆起;有的形成痂,在痂下继发细菌感染而化脓的,称为“脓癣”。真菌本身也能引起小脓脓疱及产生分泌物。痂下的圆形皮损呈蜂巢状,并有许多小的渗出孔。有些皮肤真菌病在发病过程中,皮损区的中央部分真菌死亡,病变皮肤恢复正常。只要毛囊未被继发性感染的细菌破坏,仍能

6、长出新毛。发癣菌感染,斗牛犬面部局部被毛脱落、皮肤充血、结痂小芽胞癣菌感染,犬面部脱毛、有癣片、毛稀疏犬小孢子菌引起的真菌皮肤病--皮肤红疹与结节实验室诊断1、直接镜检:用牙刷在犬猫患部、病健结合部梳刷,刷梳时稍用力,其总体方向是从前到后,从上到下,直到牙刷上粘有被毛和皮肤碎屑。刷梳结束后,再用塑料外罩将牙刷封好,送至实验室检验。将病料放于一载玻片上,加1滴10%KOH制片,于显微镜下观察到菌丝和孢子,即可诊断为真菌病,对那些具有特殊形态的真菌可以确诊。刮取的病料应该含有足够的血量实验室诊断2、荧光性检查:取病料在暗室里用伍德氏灯(Wood"slamp)照射检查。开灯5min得到稳

7、定波长以后再使用,可见到犬小孢子菌感染发出黄绿色的荧光;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则少见到荧光;须发毛癣菌感染则无荧光。犬小芽胞菌感染,前爪感染(自然光下)犬小芽胞菌感染,感染部位被毛及皮肤在伍氏灯照射下发出蓝绿色特征性变化治 疗(一)外用抗真菌药:20世纪70~80年代研制出的联苯苄唑、酮康唑霜剂透皮性强,对皮肤真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但应注意,单用外用药不易治愈,必须口服抗菌药物治疗。治 疗(二)内用抗真菌药物1、多烯类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有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