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pic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ID:20864186

大小:6.14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0-17

pic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_第1页
pic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_第2页
pic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_第3页
pic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_第4页
pic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pic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PICC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掌握常见并发症的识别预防处理前言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简称PICC)的技术自1929年由德国医生Forssman应用于病人后,已有近80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在我国开始使用。近年来,很多医院已陆续应用于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病人,其技术特点是用高生物相容性的导管由肘前静脉插入至上腔静脉。PICC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带管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等诸多优点,现已被临床广泛使用。开展10余年主要在国内大、中城市,发展不平衡,未完全形成规模但越来越被重视。目前国内大

2、量运用于肿瘤化疗、成人术后肠外营养通路和早产儿营养通路的建立,近来也用于危重患者、烧伤患者、颅脑损伤患者。有一些相应的书籍出版、相关的论文发表。并发症出现的频次也有所增加。国内概况须长期静脉输液化疗刺激外周静脉的药物缺乏外周静脉通路家庭病床的病人早产儿PICC置管的适应症有上腔静脉梗阻携带感染源,在未查出原因之前乳腺癌术后患侧臂静脉(淋巴结清扫)已接受放射性治疗有严重的出血性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碍对导管材料过敏PICC置管的禁忌症外周静脉通路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才被迫选择PICC误区与医师沟通,充分了解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时间根据患者输液时间的长短合理选择静脉输液通路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3、早期运用PICC,可有效保护外周血管,更好地提升护理品质提倡主动静脉输液护理理念建议临床案例分享案例1:2例PICC导管感染病人年龄分别为84岁,80岁,于置管后的40天及10天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全身寒战、皮肤粘膜紫绀、呼吸急促,随后体温升高等症状,经过对症及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停止使用PICC管道,改用其它静脉输液方式后无类似症状发生,考虑此症状与PICC管道感染有关,分别拔管后做导管前端细菌培养,结果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分析原因与高龄及病人自身的状况有关:体质弱,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差与侵入性操作有关:操作不严,易将细菌在操作过程中带入血液循环与无菌操作技术不规范有

4、关:肝素帽和正压接头连接输液器时消毒不严与输入药液配制过程中污染有关:将受污染的药液经PICC导管输入,细菌就会停留于导管内生长繁殖,引起相关性感染--山西薛巧香,郝立新《2例PICC导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PICC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护理技术操作,它代表的是从置管到完成治疗的整个过程,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理应受到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PICC常见并发症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穿刺后并发症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1.穿刺失败2.送管不到位3.送管易位4.导管末端进入右心房或心室导致心律失常5.局部出血、血肿6.误穿动脉或神经损伤送管不到位原因:1.静脉痉挛2.静脉瓣、静脉分叉多3.静脉有瘢

5、痕、硬化预防:1.穿刺时保持与病人的良好交流,降低患者紧张程度2.尽量选择贵要静脉3.若有其他血管选择可重新穿刺置管4.若没有其他血管选择可做为中长导管留置(不做首选)送管易位原因:1.置管上臂未与身体保持90度2.静脉畸形3.动作粗暴4.肺部病变预防:1.根据血管的粗性选择合适的导管2.提高穿刺技术3.提前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因血管条件差可能穿刺失败的几率导管末端进入右心房或心室导致心律失常原因:导管插入过长预防:1.正确测量导管长度2.及时询问病人,认真听取病人主诉3.操作结束后立即拍X光片4.可根据病人主诉,及时调整导管长度误穿动脉或神经损伤原因:1.技术不过关2.人体解剖

6、不熟悉预防:1.提高穿刺技术,掌握穿刺技巧2.认真听取病人主诉3.误穿动脉拔针时延长按压时间4.如有神经损伤可理疗恢复穿刺后常见并发症1.静脉炎(常见)2.血栓形成(危害大)3.导管堵塞4.感染5.穿刺侧肢体肿胀6.导管脱出移位0级:无临床症状(体征);1级:输液部位红,伴或不伴有疼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有条索状物生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有条索状物生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长度大于2.5cm,有脓液流出静脉炎的分级标准(INS)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硬结型:沿给药

7、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基层闭锁型:经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静脉炎的分型(INS)发生率高达15.15%常发生PICC置管后1w内,以穿刺后48-72h(3-5d)多见好发于穿刺点上方8-10cm是由于各种机械性刺激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的炎症反应,属于急性无菌性炎症机械性静脉炎原因1、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大小不当2、导管置入困难3、导管未达到预期的位置3、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处理1、热敷或超短波治疗,2-4次/日2、休息,抬高患肢,鼓励患者适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