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

ID:20876810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7

《邓稼先》教学设计_第1页
《邓稼先》教学设计_第2页
《邓稼先》教学设计_第3页
《邓稼先》教学设计_第4页
《邓稼先》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邓稼先》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邓稼先》教学设计《邓稼先》教学设计《邓稼先》教学设计设计者:毛以斌  设计简说:  本文编排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七第三单元——“探索名人足迹”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训练朗读,理清思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评价人物的精神品格,品味语言的灵动精妙,学用写作技巧描述人物。本文文化底蕴深厚,作者具有诗人情怀,文如“史诗”般豪壮深沉,写作手法巧妙。教学此文可运用诗意教法,营造诗意氛围,用五种阅读方法去把握文章特色、品评人物。  【教学过程】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

2、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  1.精选文中富含感情的句段,教师作示范朗读。  2.教师指导朗读技巧等。  3.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满堂“诗情”:读中国百年屈辱,读出满腔悲愤;读中国巨人站起来,读出扬眉吐气;读中国爆炸“两弹”,读出欢欣鼓舞;读作

3、者对稼先的赞语,读出热情赞美;读作者读信后“感情震荡”、“热泪满眶”,读出为民族自豪、为朋友骄傲的真情;齐读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读出苍凉悲壮;男生齐读五四时期的《中国男儿歌》,读出壮怀激烈;女生齐读《永恒的骄傲》,读出深切怀念。  4.教师评说。  1.师:下面我们运用“浏览法”来读课文的小标题。“浏览法”就是大略地看一看,把握大致的内容。小标题,就像这部“史诗”作品的“诗眼”,请大家浏览各个标题,说说这些标题各有什么特色。  2.同学们活动。  3.教师明确:  标题一:对比历史;标题二:引用赞语;标题三:

4、人物对比;标题四:发出疑问;标题五:引用原话;标题六:引用唁电。  4.教师小结: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拟写标题的方法,如对比、引用等。  1.师:下面我们运用“速读法”来读课文。“速读法”就是1分钟500字,快速阅读,快速捕捉文中主要信息的方法。请大家速读课文,分别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各节内容。  2.同学们活动。  3.教师评说并明确:  ①略说背景,引出人物;②纵观一生,鞠躬尽瘁;③横向比较,无私奉献;④澄清谣言,自强不息;⑤环境艰危,生死度外;⑥元勋千古,永恒骄傲。  1.师:评说邓稼先形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5、下面我们运用“精读法”来评说人物形象。“精读法”即对文中精段进行多角度精细的品味。就本文而言,就是从精段中提炼人物灵魂精髓;评说人物形象,要“聚焦”人物身上的“亮点”,评出人物的“特点”,语言要简洁,评论要中肯,形式要多样。  2.教师示范:  “两弹”一雪百年耻,“一星”放飞千秋梦。横批:民族精魂。  3.同学们精读,评说邓稼先:  呕心沥血造“两弹”,鞠躬尽瘁报国家。横批:血荐轩辕  “两弹”之父,民族之子  “两弹”元勋,精忠报国  他比奥本海默更拔尖  忠诚纯正,坦荡大度,无私奉献  4.教师小结。  1.

6、师:把握文章特色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们可用“比读法”来突破这一难点。“比读法”就是从不同的方面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的方法。  2.师:请同学们从人物、选材、组材、结构、语言等方面比较课文与徐焰的《邓稼先小传》写法之不同。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研讨。  3.同学们活动。  4.教师评说并明确:《小传》按时间顺序行文,条理清晰,资料翔实,但选材庞杂,人物是“平面”型。  课文的“神韵”在于创新:  底蕴深厚。课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深厚友谊为基调,开篇写百年国耻,中间引古文、歌词,增添了文化的厚度。  诗化

7、材料。作者从情感角度酝酿、渲染、营造了一个诗意氛围,烘托邓稼先的精神情操,凸现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形象。  课文采用片断式结构,各节环环相扣,气韵贯通。  语言平实,饱含深情,读来荡气回肠。  全课收束。  点评:  这个教学设计表现出诗意盎然、细节精美、逐层渐进、手法新颖的特点。训练朗读、探究标题、理清思路、评说人物、把握特色五个教学环节目标明确、易于操作,让这篇三千余字长文的教学有了“抓手”,落实了单元教学重点;学生对五种阅读方法的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全课的教学思路严谨,自然、和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