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学 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课件

刺法灸法学 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课件

ID:20877013

大小:5.07 MB

页数:88页

时间:2018-10-17

刺法灸法学 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课件_第1页
刺法灸法学 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课件_第2页
刺法灸法学 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课件_第3页
刺法灸法学 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课件_第4页
刺法灸法学 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刺法灸法学 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刺法灸法学第六章灸法和拔罐法灸法Moxibustion一、概述(Introduction)灸法的概念《说文解字》灸,灼也,从火音久。刺以石针曰砭,灼以艾火曰灸。《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也从北方来。灸法的发展《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重灸派的出现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唐王焘《外台秘要》宋《西方子明堂灸经》窦材《扁鹊心书》清《神灸经论》灸法概述灸法的特点文献论述《灵枢》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千金要方》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医学入门》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概述

2、刺激特点温热刺激,与毫针刺法对穴位的刺激方式不同临床运用取材简便、与针刺疗法治疗作用相互补充月经过多、哮喘、眩晕、胎位不正及其它慢性病虚寒性疾病二、灸用的材料(Materialsformoxibustion)艾叶的性能《本草纲目》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情,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叶的采集与加工3--5月采集新鲜肥厚的艾叶暴晒—捣碎--筛去梗砂—反复----淡黄色艾绒(粗细)易燃味香、热力温和(新与旧不同)可透达深部、便于制作艾炷、艾卷●其它材料:灯心草药捻药锭艾绒的特点三、灸治的

3、作用(Functionofmoxibustion)1、温经散寒《素问调经论》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2、扶阳固脱温补助阳3、消肿散结取其温通的作用4、防病保健关元气海命门足三里四、灸法的分类和应用第一节艾灸法一艾灸材料(一)艾叶与艾绒1艾叶化学成分:2艾叶的性能:味辛、微苦、性温热,具纯阳之性。艾火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体表深部。3艾绒的制备:4艾绒的储藏:(二)艾绒制品1艾炷(1)艾炷规格:小炷、中炷、大炷艾叶艾柱(2)艾炷制作方法:①手工制作法:②艾炷器制作法:2艾条(1)纯艾条:(2)药艾条:常用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二艾炷灸

4、法(一)直接灸:将艾炷直接放置在施灸的方法。1化脓灸:用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直接放置在腧穴进行施灸,局部组织经烧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灸疮)的灸法。因灸疮愈合之后,多有瘢痕形成,故又称瘢痕灸。(1)操作方法:①间断法②连续法化脓灸(2)临床应用: ①慢性腹泻 ②哮喘 (3)注意事项:2非化脓灸法:主要是麦粒灸(稍大的艾炷亦可)。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腧穴上施灸,灸后不引起化脓的方法。又称为无瘢痕灸。(1)操作方法:非化脓灸(2)临床运用: ①小儿发育不良 ②气血两虚(二)间接灸又称为隔物灸、间隔灸、间接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衬垫某些药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具有艾灸与

5、药物的双重作用。1隔姜灸(1)操作方法:(2)临床应用2隔蒜灸(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3隔盐灸(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4隔附子灸(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三艾条灸法(一)悬起灸1温和灸2回旋灸3雀啄灸(二)实按灸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四温针灸法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五温灸器灸法(一)温灸架灸1操作方法2临床应用温灸器灸(二)温筒器灸1温筒器结构2操作方法3临床应用4注意事项(三)温盒灸法用特制的盒形木制灸具,内装艾卷固定在一个部位施灸的方法。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灸治,尤其适用于腰、背、臀、腹部等

6、处。温盒灸法第二节艾灸法的临床运用一艾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一)艾灸法作用特点1艾灸法的作用,主要是温热透达腧穴深部,和艾叶芳香温通药性的综合效应。2艾灸法的应用,以经脉陷下、阴阳皆虚,络脉坚紧为宜。3艾灸法可治针刺或中药疗效不显著者。4艾灸法主要用于寒证。(二)适应范围1温经通络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3温肾健脾4回阳固脱5益气升阳6消瘀散结、拔毒泄热7防病保健二艾灸法注意事项(一)体位选择和施灸顺序1体位选择:以体位自然,肌肉放松,施灸部位明显暴露,艾炷放置平稳,燃烧时火力集中,热力易于深透肌肉;便于医生正确取穴,方便操作,患者能坚持施灸治疗全过程为准。2施灸顺

7、序: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二)艾灸禁忌及注意事项1禁忌症(1)禁灸病症:(2)禁灸部位:2注意事项(1)施术严肃认真,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对患者说明施灸要求,消除恐惧心理。若需瘢痕灸,须事先征得统一。应处理好灸疮,防止感染。(2)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证施灸,取穴宜少而精,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切勿乱灸暴灸。(3)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4)注意安全防火,防止烧烫伤。三灸法补泻(一)补法艾炷点燃置穴位,不吹其火,待其徐徐燃尽自灭,火力缓慢温和,灸治的时间较长,壮数可多,灸毕一炷用手指按一会施灸穴位,以使其真气聚而不散。(二)泻法艾炷置穴位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