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六盘山》赏析ppt

《清平乐六盘山》赏析ppt

ID:20897682

大小:6.24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0-17

《清平乐六盘山》赏析ppt_第1页
《清平乐六盘山》赏析ppt_第2页
《清平乐六盘山》赏析ppt_第3页
《清平乐六盘山》赏析ppt_第4页
《清平乐六盘山》赏析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平乐六盘山》赏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清平乐六盘山伟大的领袖毛主席www.xkb1.com清平乐六盘山1935.10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背景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10月7日,在六盘山的青石嘴,红军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与陕

2、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在长征途中穿越了我国十一个省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红军在长征途中渡过的大河有:二十四条主要有:江西的信丰河、湖南的潇水、贵州的乌江、赤水河、云南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甘肃的渭水等。翻过的严峻高山有:十八座主要有:越城岭、苗岭、大娄山、乌蒙山、夹金山、岷山、六盘山等。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过草地1红军过草地2红军过草地3红军爬雪山一www.xkb1.com红军爬雪山二红军爬雪山三注释:望断:久久地望着,直到看不见,望尽。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六盘山:在宁夏回族

3、自治区南部固原市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漫卷:遍卷、席卷。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缚住:擒住。苍龙:是一种凶神恶煞。作者自注:“苍龙,指蒋介石,不是日本人。因为当时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翻译:长空高阔,白云悠悠,晴空万里。望着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两万里的路途。六盘山上高峰挺拔,强烈的西风吹卷着红旗。现在革命武装正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哪一天才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www.xkb1.com毛泽东一边和身边随行人员谈古论今,一边观赏着六盘山的风光.翻过六盘山,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陕北革命根据地,此时的红军,此时的毛泽东,心情怎

4、样呢?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他坐在一块石头上,习惯地用右手摘下帽子,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远方,高兴地说:你们看,天高云淡,红旗漫卷,大雁南飞,景色多好哇……www.xkb1.com这是词人远眺六盘山所见到的景象,这让他想到了什么?这首词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上、下半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织,浑然一体。从这首词中我们读出了什么?对六盘山风光的赞美.读出诗人坚毅的性格,面对困难英勇无畏的态度,历尽艰辛的自豪。作者有把握未来的豪情壮志和远大抱负。小结:全词有情有景,情景交融。雄浑豪放,金声玉振。充分表现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激昂的战斗精神,极富感染力。

5、下半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接着吐出胸臆,随意化出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中三行:“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而这里的“苍龙”出自唐颜师古注引汉代服虔曰:“仓龙,太岁也。”仓龙同“苍龙”,取此意,亦可解,因太岁系凶神恶煞,这里引伸为蒋介石反动集团就是“苍龙”。虽最末二行以设问句出之,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此诗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上、下半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织,浑然一体,也是顺其古格;而以古格写今日生活,如此自然俊逸,实属不易。再说一点

6、个人对“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二句最初的体会。儿时对季节的变化只知冷暖,而不知用字达意,自然更不能以准确的诗意般的语言来形容秋天。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我第一次能够说出秋天之美的文字,恰恰就是《清平乐·六

7、盘山》的这头二句。首先是音韵之美吸引了我,接着才感受到画面之美,逐渐还觉得了气味及光影之美,以及“雁”这个字的美;后来又在古诗词中不断读到类似的感受。如秦少游的“目断征鸿南去。”潘岳的《秋兴赋》中的:“雁飘飘而南飞。”以及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心酣高楼。”甚至王实甫《西湘记》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其中最动我心的是王实甫的句子。但不知怎的,或许是先入为主吧,或许是毛诗在此所写秋景的空阔天空以及所注入的某种神秘悠长的浩然之音,我至今对秋天的感受仍基本是从此出发的。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