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背后的“他者”

隐藏在背后的“他者”

ID:20959715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8

隐藏在背后的“他者”  _第1页
隐藏在背后的“他者”  _第2页
隐藏在背后的“他者”  _第3页
隐藏在背后的“他者”  _第4页
隐藏在背后的“他者”  _第5页
资源描述:

《隐藏在背后的“他者”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隐藏在背后的“他者”摘要:《聊斋志异·黄英》中黄英的似有若无,与其题目命名为《黄英》之间构成一对叙述矛盾?这一矛盾实质上透露出故事叙述角度落在黄英——在故事中处于一个边缘“他者”的位置——的身上。同时黄英与陶生的不同结局的设计也是作者蒲松龄在消除自我认同危机中精神逃选。  关键:《黄英》;叙述角度;他者    在蒲松龄笔下众多的人与花妖狐媚之间的情爱故事,《黄英》属较为奇特的一篇。虽同为写爱情故事,但与其他篇什相比,《黄英》又有所不同。《聂小倩》、《婴宁》、《连城》等篇中以女主人公为题目,故事的展开紧紧围绕女主人公的命运,并且其中女性音容笑貌具体可感,仿佛就在读者面前深情

2、演绎着爱情的悲欢离合;《黄英》则不然,黄英不是此篇的主人公。并且始终不能让读者很清晰的触摸到她的存在,总给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感。黄英既在整篇故事中处于这样一个地位,那么全篇的题目拟为《黄英》,何也?    一、究竟是谁在叙述?    《黄英》这个故事的叙述者可以说是一位置身故事之外的客观的叙述者,只是在故事的末尾以异史氏的身份发表了一番评论。然而即令是再客观的叙述,也有一定的倾向性。任何文学作品没有“不着我之色彩”的。既然客观之下必有主观的依托。那么必在故事的叙述上有所流露。  就形式而言,黄英的正式出场几乎到了故事的二分之一处,在此之前更多的是陶生的语言和性格的

3、展现。包括陶生最后的死也写得非常诗意。黄英在故事中所占的份额并未达到与陶生平分秋色的地步。但题目拟为黄英,这就是一对矛盾。正是这对矛盾构成了叙述上的张力,这个矛盾本身包含了作者叙述的倾向性。  就人物形象塑造而言,整个故事三个人物。作者的倾向性极为明显。作为书生形象的马子才是一个恪守正统的知识分子,以风流雅士自居。自命清高又迂拘泥执:他爱菊成癖。虽家境贫寒却又安贫乐道,不愿“以东篱为市井”。深爱黄英。却又耻以妻富。不仅不愿住到陶家,还把两家器物财用分得很清。结果徒劳无功,最后还是迁就了黄英。与此相对,黄英姐弟虽是异类的菊花精,但豁达圆通,不仅风流高雅,适性而为,更重要的是

4、“贩花为业”、“自食其力”、潇洒自在,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作者对这两个人物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在最后的“异史氏日”中赞叹:“青山白云人,遂以醉死,世尽惜之。然未必不自以为快也。植此种于庭中。如见良友。如对丽人——不可不物色之也。”这种叙述明显是倾向于黄英姐弟。  基于以上两点,不妨假设这个站在故事之外的客观叙述者正是借了黄英之口来表达自我的思想。《黄英》整个故事的建构姑且可以看作是从黄英这一角度切入的。“‘角度’包含着三层意义。首先是字面意义,即透过一个人的眼光看。其次,是比喻的意义,即透过一个人的世界观(包括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等)来看。第三。转义。从某人的利益立场(包括利

5、益、兴趣、幸福等)来看。”  从字面意义层面上讲,整个故事透过黄英的眼光来看:尽管黄英在故事的前半部分很少出场,然而她隐藏在故事叙述的背后。她虽不在场。却又无时无刻不在。陶生可以说是黄英的代言人,陶生所言正是黄英所言。而陶生的艺菊、种菊、卖菊,由此“一年增舍,二年起厦屋”更是黄英的意志与行动的体现,在此陶生与黄英名为二实乃一。  从比喻意义层面上讲,整个故事的框架是通过黄英的世界观搭建的。情节的冲突与弥合都是以黄英的意识形态、价值体系为转移,以黄英的意识形态、价值体系来剪裁马子才的固守清贫迂执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况“聊为我家彭泽解嘲耳”,不仅仅是黄英在嘲讽。更是叙述者的

6、自我解嘲。故事的建构是从黄英的角度展开,故事之外的叙述者也是站在黄英的立场上提出对马生的价值观的批判。这或者可理解为叙述者借了黄英的价值观来叙述整个故事,叙述者的价值观正是借了黄英的价值观来体现的。  转义层面上讲,从黄英的利益立场出发。故事的发展也是以黄英的利益、兴趣、幸福为基点的。无论是开始的蓄意而来,还是最后的“终老,亦无他异”。其重心都是为黄英的圆满服务的。从现实物质生活到精神依托。马生最终都妥协并依赖黄英。  从叙述的表层看整个故事的叙述者一直隐藏在故事的背后来叙述,并且不介入自己的主观评价。但实质借了黄英之口发表言论,以她的隐在的全知全能掌握故事的显在的发展:

7、以她的世界观来建构整个故事,况且“聊为我家彭泽解嘲”为明显的主观评价的介入。这些无不说明隐藏在故事背后的叙述者是站在黄英的角度结构叙述整个故事。    二、地处边缘的“他者”    这个故事主要有三个人物马生、陶生、黄英,大体可划分为两个阵营。一边是人(马生):另一边是非人(陶生与黄英均属菊花精)。按照格雷马斯的叙述分析“关键是要在有意义的现象下找到构成意义的微观原子和分子并指出其作用。”先来说陶生。他身上具有两个符号素:作为自然界的菊花,具有人形。能说话,会思想,他身上具有自然(菊花精)和文化(社会人)两种符号素。他具有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