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法侵台与近代的台湾开发

日法侵台与近代的台湾开发

ID:21019621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8

日法侵台与近代的台湾开发  _第1页
日法侵台与近代的台湾开发  _第2页
日法侵台与近代的台湾开发  _第3页
日法侵台与近代的台湾开发  _第4页
资源描述:

《日法侵台与近代的台湾开发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日法侵台与近代的台湾开发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亚洲殖民地的浪潮,中国边疆危机四伏而海疆尤甚,东南沿海的三大属国朝鲜、越南、琉球几乎同时告警。同治十年(1871)四月,在俄国出兵西北伊犁前夕,美国军舰侵扰朝鲜大同江,陷广城镇;十一年(1872)八月,日本册封琉球国王尚泰为藩王,迈出了吞并琉球的第一步;十二年(1873)十月,法国将领安邺率兵攻占越南河内、海阳等地;翌年,法国迫其订立《法越西贡条约》,将原为清朝属国的越南改为法国保护。在这股分割东亚领土的恶潮中,刚刚起步维新的日本便开始窃伺西邻,其咄咄逼人之势更胜过法、美各国。先

2、是,同治九年(1870)日本西来叩关时,直隶总督李鸿章即已察觉日人,“一仿西洋所为,志不在小”,且近在肘腋,将“永为中土之患”。呼吁清廷“皇然变计”,以固根本。但直到同治十三年(1874)三月,日本借台湾土著民杀害琉球难民事件,大举进攻台湾时,切肤之痛,清廷才真正意识到海疆危机的严重性和台防薄弱的危险性。同年五月,清廷急命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调兵遣将,往返交涉。但日人以“生番不隶中国版图”为由,哓哓置辩,悍不旋师。最后,在英、美各国的调停下,清廷同意赔付日本“从前被害难民之家”抚恤款,及留用日军在台“修道建房”等银共50万两,方了此案。

3、此事朝野震动,对清廷的刺激也不亚于英法联军之役。中日《北京专条》初订,清总理衙门即上奏“拟筹海防应办事宜”,大声疾呼:“今日而始言备,诚病其已迟;今日而再不修备,则更不堪设想矣”。为此,清廷明谕:“该王大臣所陈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各条,均系紧要机宜。”命李鸿章等沿海滨江大吏详细筹议,不得以空言塞责。立时,朝廷内外掀起了如何开展海防建设的大讨论。同时,清廷命台湾沈葆桢等人,“力图自强之策,以期未雨绸缪,庶几有备无惠”。而沈葆桢则积极筹划,“非为台湾一战计,实为海疆全局计”。自此,台防与海防便完全结为一体,欲固海防,必保台湾,欲固台

4、湾则必须变更旧制。随着海防建设的逐步展开,清廷冶台政策亦随之发生历史性的巨变。加强海防与改变治台政策自同治十三年九月始,历时半年之久的国防重点建设大讨论,最终虽以“海塞防并重”为结束,但重塞防乃历代之传统,重海防则是清代国防战略的大转移。光绪元年(1875)四月,清廷密谕李鸿章等人,“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亟宜未雨绸缪,以为自强之计。惟事属创造,必须通盘筹画,计出万全,方能有利无害。”同时,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派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事宜。在创办近代海防的同时,清廷治台政策亦随之大变。第一,弛开旧禁,析疆增吏。同年一

5、月,清政府首先采纳沈葆桢等人建议,诏除内地人民渡台入山耕垦例禁,继则积极调整和扩大台湾建置,于琅峤地方筑城没官,增设恒春县;其后,定福建巡抚分驻之制,“冬春驻台,夏秋驻省(指福州)”;接着,又以北部辟地日广,政令难周,添设台北府,改淡水厅为新竹县,噶玛兰厅为宜兰县,另于艋胛(今台北市)设淡水县,鸡笼改名基隆,设通判。同时又因内山目辟,民番交涉渐多,南路理番同矢口移驻卑南(台东),北路同知改为中路,移驻水沙连,各加抚民,以理番政。于是台湾建置大为改观,二府八县四厅的行政设施及于台湾全境,为台湾的全面开发奠定了行政框架。第二,开山抚番,移民屯垦。

6、为根绝列强觊觎之心、,“俾番众悉为我用,籍可自固藩篱”,沈葆桢赴台后,便巳分兵设防,开山抚番,但大规模开山抚番活动,则在日本撤军以后。一年之间,清军分兵三路,历尽干辛万苦,终于开通横断中央山脉的道路。其间开山,不仅砍森木、焚草菜,而且还要屯兵卫、通水道、定壤则、招垦户、给牛种、立村堡、设隘碉、致工商、设官吏、建城郭、置邮驿、建廨署等;而抚番则包括选土目、查番户、定番业、通语言、禁仇杀、教耕稼、修道途、给茶盐、易冠服、设番学、变风俗等。加上地形荒险,瘴疬袭人,生番时出狙击,故艰难危险,繁重异常,但清廷为防止外国侵越,保台湾,固海防,牺牲耗费均在

7、所不惜(三路共计开山859里,耗银20万两,死亡官兵达2000余人)。道路开通后,清廷复设招垦局,鼓励移民,分台东为三路,进行太规模开发,与前期的禁渡政策,不啻霄壤。第三,加强台防,倡办洋务企业。为保卫台湾,钦差大臣沈葆桢在受命渡台之际。即与福卅将军、闽浙总督等联衔上奏,提出“联外交、储利器、储人才、通消息”的保台四策。抵台后,沈氏一方面奏派专人前往欧洲各国采办铁甲船、水雷、洋枪、洋炮等新式武器;一方面在澎湖添募新勇,在台南选练洋枪队。同时,改变旧式火炮“利不足以及远,力不足以洞坚”的状况,仿照西法在澎湖、安平(今台南)、旗后等处积极修建新式

8、炮台,以加强台湾的防卫力量。在创办洋务企业方面,清廷一反过去对台消极的抑制政策,积极支持沈葆帧等人,开采煤、铁、硫磺等矿产,“俾地无弃利,有资实济”,并铺设厦门至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