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全文、注释及译文

《中庸》全文、注释及译文

ID:21051015

大小:98.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0-19

《中庸》全文、注释及译文_第1页
《中庸》全文、注释及译文_第2页
《中庸》全文、注释及译文_第3页
《中庸》全文、注释及译文_第4页
《中庸》全文、注释及译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庸》全文、注释及译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庸》全文、注释及译文第一章(中和是天下的根本)【原文】   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6)《中庸》全文、注释及译文第一章(中和是天下的根本)【原文】   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2、,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6)《中庸》全文、注释及译文第一章(中和是天下的根本)【原文】   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6

3、)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第1章) 【注释】(1)天命:天赋。朱熹解释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中庸章句》)所以,这里的天命(天赋)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并无神秘色彩。(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3)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见(xian):显现,明显。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4)中(zhong):符合。(5)节:节度法度。(6)致,达到。【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4、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读解】   这是《中庸》的第一章,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在《大学》里面也阐述过

5、的“慎其独”问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   解决了上述思想问题后,本章才正面提出“中和”(即中庸)这一范畴,进入全篇的主题。  作为儒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历来对“中庸”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本章是从情感的角度切入,对“中”、“和”作正面的基本的解释。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做“和”。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人人都达

6、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本章具有全篇总纲的性质,以下十章(2-11)都围绕本章内容而展开。下一章(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原文】    仲尼曰(1):“君于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3),小人而无忌惮(4)也。… (第2章) 【注释】 (1)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2)中庸:即中和。庸,“常”的意思。(3)小人之中庸也:应为“小人之反中庸也”。(4)忌惮:顾忌和畏惧。 【译文】   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

7、。君于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读解】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不够是一样的。”(《论语·先进》)   这一段话是对“君子而时中”的生动说明。也就是说,过分与不够貌似不同,其实质却都是一样的,都不符合中庸的要求。中庸的要求是恰到好处,如宋玉笔下的大美人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8、(《登徒子好色赋》)   所以,中庸就是恰到好处。 下一章(最高的道德标准)   【原文】   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1)!”(第3章) 【注释】 (1)鲜:少,不多。 【译文】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读解】   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如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