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不只是“看”

观察不只是“看”

ID:21065116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观察不只是“看”_第1页
观察不只是“看”_第2页
观察不只是“看”_第3页
观察不只是“看”_第4页
观察不只是“看”_第5页
资源描述:

《观察不只是“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观察不只是“看”观察不只是“看”胡德胜  通常,学生认为观察就是视觉的“看”。这样理解很片面。其实,观察还包括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倘若在观察的时候充分发挥这些感官的功能,并把观察所得运用于写作,表达就能形象生动,文章就能丰富多采。请看下面的例子: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放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

2、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亮着。  这是朱自清的散文《春》里的一段美文,句是触觉的观察所得,句是嗅觉的观察所得,句和句是听觉的观察所得,也是视觉的观察所得。为了描写好春风,朱自清先生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观察,通过触觉描写了春风的温柔,通过嗅觉描写了春风的芳香,通过听觉描写了春风的和悦。同时,还借助视觉所见的鸟、巢、繁花、嫩叶、流水、牛、牧童、短笛等景物,从侧面把春风的吹拂之美写得如诗如歌如画。春风本是无形的,假若朱自清先生只用眼睛去进行视觉方面的观察,也许顶多只能看到风吹杨柳的情景,而不可能用眼睛看出春风的温柔、芳

3、香和悦耳。观察离不了“看”,但观察不只是“看”。从朱自清先生的写作技巧上可以得到这个结论。  观察要用眼“看”,充分发挥视觉的功能。“看”要看得细致、真切、全面,还要看得出特点。要像朱自清先生那样,既能细致、真切、全面地看到鸟、巢、繁花、嫩叶、流水、牛、牧童,短笛等景物的美丽,又能抓住春风赋予这些景物的特点。一般来说,“看”是观察的基础,有时,“看”能够为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其它观察方式提供必要的背景,有了这些背景,各种感觉才能融为一体。  因此,朱自清先生在描写春风的和悦时,用形象的视觉描写作为听

4、觉的背景,以此求得绘声绘色、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可谓高招。观察还要用手“摸”,充分发挥触觉的功能。“摸”要摸出粗细、刚柔或冷暖。观察要用鼻“嗅”,充分发挥嗅觉的功能。“嗅”要嗅出酸、甜、苦、辣、香、臭。观察要用耳“听”,充分发挥听觉的功能。“听”要听出喜、怒,哀、乐……朱自清先生在描写春风时正是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去细心观察春风、去深刻感知春风,才写出了春风的许多细微特点,显示出春风的立体美,抒发了赞美春风的情怀。  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功能,是观察的一般要求;也可以借助联想和想象,在观察的基础上,用一种感觉

5、代替另一种感觉,这是观察的最高境界,也就是用通感来进行高层次的观察。恩格斯说过:“触觉和视觉是如此相互补充,以至我们往往可以根据某物的外形来预言在触觉上的性质。”他所讲的其实就是文学领域里的一种通感。通感在西方诗歌中的运用较为广泛。三千年前的荷马就会运用通感:“像知了坐在森林中的一棵树上/倾泻了百合花似的声音。”这句史诗另出心裁地用视觉所见的百合花来修饰听觉感知的声音,绘声绘色,可谓通感的经典。  我国古典诗论中虽然没有出现过“通感”这个术语,但在上下五千年的辉煌诗歌史上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写出的名篇佳句却

6、不胜枚举:“红杏枝头春意闹”,“促织声尖尖如针”,“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这些别出心裁的通感无不展示着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韵味和魅力,更是表现了作者非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随着语文教材的不断创新,通感也频频出现在初中课文里。初中语文第一册中就有不少运用通感的句子。如视觉通听觉的:“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还有:“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衫,在结冰的湖面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  也可以从课外文学读物上找出一些例子

7、帮助学生理解:“发上依稀的残香里/我看见渺茫的昨日的影子远了,远了。”朱自清的这首小诗通过嗅觉和视觉的变通,精妙地抒发了诗人对逝去的欢乐和过去的时光的无限依恋。“青色的夜流落在花阴如一张琴/香气是它飘散出的歌吟/我的怀念正飞着/一双红色的小翅又轻又薄/但正网于花香。”“夜”时而是香气,时而是琴声,时而又变成诉诸于听觉的“网”,这里视觉、听觉、嗅觉相通,显露了诗人何其芳运用通感的高超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务必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例句认识到,通感不是词语的搭配不当,不是作者的观察失误;而恰恰体现了词语的运用巧

8、妙,体现了作者的观察高明。如“月光濡湿了道路”,表面看起来主语“月光”,好像与谓语动词“濡湿”搭配不当,好像作者的思维出了问题;但若转念想到月光的柔美和朦胧,自然就联想到了雾,既然柔美朦胧的雾能濡湿道路,那么月光也就能濡湿道路——“月光濡湿了道路”这个句子也就顺理成章了。  由此可见,通感是以多方面的细致观察为基础的,常以扩散思维和多步联想为桥梁,合情合理地寻求逻辑上的相通点,最终求得感觉上的“曲经通幽”之妙。通感就是这样开辟语言创新的奇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