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对农村个体私营经济政策演变

论中国共产党对农村个体私营经济政策演变

ID:21070256

大小:5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9

论中国共产党对农村个体私营经济政策演变_第1页
论中国共产党对农村个体私营经济政策演变_第2页
论中国共产党对农村个体私营经济政策演变_第3页
论中国共产党对农村个体私营经济政策演变_第4页
论中国共产党对农村个体私营经济政策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共产党对农村个体私营经济政策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中国共产党对农村个体私营经济政策的演变(1949—1978年)作者:刘胜男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增刊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日摘 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辛曲折的过程,从繁荣发展到受规范限制再到被彻底消灭。纵观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历程,私营经济的发展与党的政策息息相关。本文从三个方面着重探讨了中共政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迁,以期进一步提高对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认识。关键词: 党的政策;个体私营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如何对待久已存在的个体私营经济,很早

2、以来中国共产党就对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从迅速发展到逐步受到限制再到彻底消灭。纵观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经济的发展与党的政策息息相关。一、鼓励扶植与逐步限制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形势异常严峻,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共对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分两个阶段进行。1、鼓励与扶植阶段建国初期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之所以能得到较快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宪法的规定。《共同纲领》第26条规定,建国之初中国的经济成份包括五种: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

3、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份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1](p.8)除宪法条文的规定外,中央政府其他的政策还有1950年6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两个条例的相关条款规定:首先,土地改革必须

4、限制在消灭封建、半封建剥削范围内,而不是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地主富农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宜没收。其次,保留富农经济,保护富农自耕地和雇人耕地的土地和财产,其出租的少量土地一般保留不动。此外《土地改革法》中还增加了对小土地出租者的政策,把小土地出租者与地主阶级区别开来,不征收小土地出租者的土地。第三,明确规定保护中农(包括富裕中农)的土地和其他财产不受侵犯,实行“中间不动,两头平”的办法。从以上政策条款我们不难看出,土改中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这种方式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而且促进了农业在农民个体经济基础上的恢复和发展,繁荣

5、了农村市场。1951年1月19日,中央批准华东军政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十大政策》的布告与3月11日中南军政委员会发布的《中南今年春耕生产十大政策》的布告..,也都明确规定了“允许富农经济发展”“、劳动雇佣自由”。从1950年秋大规模展开的土改运动到1952年秋冬基本完成。土改后,占农村90%以上的贫农、中农占有90%以上的全国耕地,封建土地所有制被消灭,农民土地所有制在农村普遍建立起来。全国土改的完成,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他们开始耕种自己的土地,其劳动收入除缴纳少量公粮外,均为己有。这样既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又有了积累资金,农民有了扩大

6、再生产的机会。农村的个体经济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2、对农民个体经济逐渐规范及对农村中“单干”现象的认识土地革命完成之后,以小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农民个体经济是当时中国农村土地经营的基本形式。农民发展个体经济的愿望强烈,他们节衣缩食,辛勤劳动,怀着喜悦的心情和充足的干劲投入到生产中。但个体的、分散的、落后的、建立在个体私有制基础上的小农经济,又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农产品的需求。农民为了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1951年12月,中央颁发《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开展合作化运动,走社会主义道路。如果说这

7、个决议还比较重视发扬农民个体经济和互助合作两方面的生产积极性的话,那么1953年2月中央正式公布的《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就转变为“农民是私有者和农产品的出卖者”“农民的自发趋向是资本主义”。从此,农村中产生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决议》颁布后,农村中大力发展互助组,个体经济开始被规范并逐渐向集体经济方向发展。但这时农村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引起了当时人们的普遍关注。土改后,随着中国农村部分地区贫富差距的逐步拉大,在解放较早的东北某些地区首先出现了单干的苗头。一些人对当时的互助组合作开始不满,有的干脆开始买田买车买马扩大经营,甚至有的党员也开始

8、雇用长工。社会主义的农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