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的临床应用

经方的临床应用

ID:21099660

大小:730.50 KB

页数:65页

时间:2018-10-17

经方的临床应用_第1页
经方的临床应用_第2页
经方的临床应用_第3页
经方的临床应用_第4页
经方的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方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经方临床应用讲座《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甲乙经·序》:“伊尹以元圣之材,撰用《神农本草经》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伊尹《汤液经》为数十卷。”《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汤液经法》《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外感天行病方》:“外感天行之病,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物。昔南阳张玑,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今亦录而识之。”三三六九法(框架、位置)以脏腑经络把握疾病的阶段与层次以寒热虚实把握证候的病性

2、与病势图1六经框架方药位置1麻黄汤(温散)2桂枝汤(调和营卫)3越婢汤(凉散)4理中汤(温补)5柴胡汤(扶正达邪)6白虎汤(寒泻);承气汤(苦泄)7四逆汤(回阳救逆)8乌梅丸(寒热虚实兼顾)9黄连阿胶汤(养阴清热)六经的阶段和层次,初、中、晚和上、中、下,三三得到九大块的内容。左寒右热,上实下虚,先表后里。其实六经这个框架里也是能够容纳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内容的。若要讲常用的治法,诸如辛温、甘温、辛热、苦温、辛凉、苦寒、甘寒、咸寒、辛苦等等,也都能够找到各自合适的位置,而且都有相对应的方药。太阳(寒)辛温:麻、桂甘温:甘、姜太阳(中)和营卫:桂枝芍药黄芪太阳(热)辛凉:麻、石甘寒:百、

3、地太阴(寒)温补:参姜辛温通:苓桂术姜温下:大黄附子细辛少阳调升降:柴、芩姜、夏参、枣、草阳明(热)寒泻:芩、连、栀寒润:石、知、参寒下:大黄芒硝甘遂少阴(寒化)回阳:附子散内寒:附、姜、参厥阴调寒热:姜、附芩、连人参少阴(热化)救阴:阿胶清虚热:芩、连、阿胶偏热(阴虚)偏燥(津亏血少)辛散上焦辛温(散寒)辛凉(疏风清热)初苦燥中焦(泄)苦温(燥湿)甘温(扶阳)辛苦(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苦寒(清热)甘寒(养阴)中甘补下焦(咸、酸)辛温(助阳)回阳咸寒(填精)酸甘咸(化阴)晚实虚偏寒(阳虚)偏湿(湿重气衰)太阳、卫分(肺、心)腠理太阳太阳(卫分)太阴阳明、少阳、太阴气分(脾胃、胆)膜

4、原阳明(气分)少阴厥阴少阴、厥阴、营血(肝、肾、心)命门病期初期中期晚期上焦中焦下焦伤寒六经病证的传变,过去有祝味菊的五段说,通俗易懂,也符合临证实际,比一般的初、中、晚三期更加细化些。《内经》的一日一经说,在《伤寒论》原文中仍然留有痕迹,以后对传经的认识趋繁,循经传、越经传、直中、两感等等,也是因为临证时变化太多,规律性的东西实在难以捉摸,这就暴露了循经传变的缺陷,用一个固定的程式,来规范那么多不同的疾病,当然就有问题。1/麻黄汤向桂枝汤的转化途中,可以考虑用桂枝麻黄各半汤;2/桂枝汤向银翘散的转化途中,可以考虑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栝蒌桂枝汤;3/表里同病阳虚湿滞,或温散或温通,可以

5、考虑用桂枝人参汤、五苓散(或藿香正气散);4/太阳向少阳的转化途中,可以考虑用柴胡桂枝汤(或三仁汤);5/表邪未尽而里热或里实已现,可以考虑用葛根汤、白虎加桂枝汤、厚朴七物汤(或藿朴夏苓汤);6/少阳证偏湿滞,可以考虑用(柴平汤);7/少阳的清法合阳明的攻下,有别于阳明的寒下,可以考虑用柴胡加芒硝汤、大柴胡汤;8/太阴虚寒原则上可以早用少阴温药,太阴在少阴的包容之中,可以考虑用附子理中汤:9/寒热往来厥热胜复正气已经有所不支,可以考虑用麻黄升麻汤;10/阳明的热结,少阴的阴亏(或阳明的里结,少阴的寒甚),可以考虑用大承气汤(或大黄附子汤);11/厥热胜复偏于寒胜,可以考虑用白通加猪胆

6、汁汤;12/厥热胜复偏于热胜,可以考虑用炙甘草汤(复脉汤)。就《伤寒论》而言,仲景将外感热病发病过程中错综复杂的情况以六经病证加以框定,每一病证均有其主症、主脉及相应的治法和方药,此乃六经病证之常,是对外感热病最简略的概括。临床实际中往往是典型表现少,而不典型者多见。因此对仲景所提出的六经病证,应当从典型和不典型二个方面加以理解,《伤寒论》的六经并非是对所有外感热病的机械框定,而只是提供一种临床思维的模式、辨证的框架。甘温辛温发散复阳太阳寒助阳解表营卫不和调和营卫(辛散苦酸收)辛凉解表甘寒太阳热生津滋阴解表甘温表寒里湿补中温散和中太阴寒湿温燥通利寒实内结温下寒热往来扶正达邪(少阳、膜

7、原)苦泄辛透甘补湿热内蕴(辛开苦降)太阴阳明相合胸膈肺热甘寒寒降透泄生津阳明热结寒下热入营血苦咸寒凉泄热散血温阳回阳散寒救逆利水(辛热)(辛温)厥热胜复厥阴(肝心包)寒温并用阴阳互求熄风滋阴开窍清热(寒凉)安神(咸寒)表寒(太阳寒):麻黄汤(寒束表卫,辛温发汗)麻黄加术汤(寒湿遏表,温散寒湿)九味羌活汤参苏饮(气虚感冒,益气解表)人参败毒饮杏苏饮(凉燥犯表,润燥解表)麻附细辛汤(阳虚受邪,温经助阳散邪)表热(太阳热):越婢汤、麻杏甘石汤新加香薷饮(暑热寒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